对前些天发生在青岛的那场弑母惨剧,一直想说点什么。

一句话回顾:15岁的少女瑶瑶(化名),因为当律师的单亲妈妈对自己管教太严,竟然就下了死手,把亲妈活活勒死在了床上。随后,还淡定的把亲妈藏在行李箱,守尸两天一夜,直到被抓……

现实冷血而又悚然,我不禁看了看在身边一脸天真、正纯情傻玩的女儿,背后冷汗直流。

这世道怎么了?当妈,什么时候成了个高危职业

弑亲 | 是父母太严,还是儿女太恶

弑母,事件血腥惨烈,违背伦理纲常,但却已经不新鲜了。随手查查最近几年的同类案件,数量远超我的印象。

2020年初,四川一个男孩,只因与母亲发生了几句争吵,随即就在暴怒中结束了母亲的性命。他只有13岁。

2019年,江苏一个男孩,做错事,被亲妈批评了两句。可他没有选择认错,而是选择用一把菜刀,劈向了亲妈的脑门。他也只有13岁。

还是在2019年,湖南还有个13岁的少年,他因为一点家庭矛盾,直接把父母双亲杀了个干净,作案工具是马加爵同款——锤子。

2018年,山东济南,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放弃了一切,陪着20出头的儿子远赴他乡求学,拳拳母爱天可怜见,可儿子用什么回报了她呢?一把尖刀,捅穿了她的胸口。

2016年,是著名的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当潜逃3年最终被抓时,他的名字震动了全网。

再往前,有浙江金华四中的学生小徐不满被管束,举起榔头砸碎了母亲的脑袋;2011年,河南郑州一男孩因为母亲向父亲告发他偷偷吸烟,干脆选择了给亲妈灭口,顺带还杀掉了妹妹……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

这种弑亲案件,如果只有那么一两次,我们还能安慰自己,这是偶然。但现在弑亲案频频发生,甚至于演变成了一种令人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我们又该怎么说?

要说是因为网络太发达,让我们知道了很多过去所不知道的事情吗?

不,这与传播的渠道无关。是我们在对孩子严与爱的平衡上,出了问题

叛逆 | 我对你越严越爱,却把你越推越远

其实瑶瑶的妈妈非常爱她。正如我们大多数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

有知情人说,瑶瑶妈妈身为女律师,很优秀、也很要强。离异后一直没有再婚,一心一意培养女儿。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女儿身上。她爱的方式,一是生活上无微不至,二是学业上严厉有加。

但很明显,她没有对这种严与爱进行很好的平衡,而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威权,严就是爱,爱就是严。不幸碰上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所以母女俩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在被瑶瑶杀掉的两个月前,瑶瑶妈妈参加女儿学校的三八节活动,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致女儿》。

“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

这首诗,瑶瑶很讨厌,她说事前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读来令她感到丢脸。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一个导火索。

其实在心理学上,瑶瑶妈妈的心态是典型的“过度补偿”,这是一种心理缺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存在缺欠时,会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或“矫枉过正”。瑶瑶妈妈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性格又很要强,会很容易担心女儿缺失亲情,而过度补偿一部分“父爱”给女儿。

但这种付出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愿意不愿意、能够不能够承受这种爱。

阴影 | 做好平衡与引导,将恶魔扼杀在摇篮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阴影”,指每个人在可以示人的阳光心态背后,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阴暗心理,时间长了,阴影就会演变成恶魔,破坏性的出现。

其实幸运的是,这种心理情绪上的问题,在彻底失控前往往会有长时间的行为显现,父母本应有足够的时间去干预矫正;但不幸的是,不少父母自诩懂得很多先进的育儿理念,却从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孩子,不应该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不在乎孩子遭遇的一切,或者忽视对他们进行品格教育。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机械体,他们不是根据父母的要求,做一个“乖孩子”就行,他们有自己的感受,也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忙于工作疏于教育或关心和交流;孩子自闭或不善于和父母交流阐述心扉;两者间就会产生一种隔阂一种不和谐。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停积攒下,总有一天,矛盾会爆发。

孩子的作用,不是被父母拿来用成绩炫耀虚荣的,更不是为了弥补父母生命遗憾而存在的,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们需要尊重,需要引导,需要的是点到为止的严与适可而止的爱

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有多少恶魔可以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警醒 | 给足对孩子的尊重,也要培养孩子自省的能力

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完了父母,也该说说孩子。

无论到底谁对谁错,多大的隔阂,多深的委屈,生命权是唯一的,谁都不能因为心态的扭曲或心里的愤怒而去结束自己或者是父母的生命。

但孩子们容易冲动,他们不会在意这一点,如果想让他们理智思考,就必须培养起他们自我反省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想主要应该是从家长带头做起:

第一,不过于溺爱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最后不懂感恩。

第二,要带头体现出自我反省的习惯,让孩子也能自觉去查找自己的不足,经常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这样才能共同去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

第三,如果我们的婚姻出现了挫折,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对方,更不要把所有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第四,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把成年人扭曲的价值观强行灌输到孩子身上,以此证明自己的成功。

总之,亦子亦亲、亦师亦友,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别让教育的失败,高危了父母这个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