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京人走親戚, 總喜歡拎個點心盒子,而“稻香村”的糕點必是北京人的首選。那時候,人們只要聽到“稻香村”這個名字,嘴裏就會感到一絲香甜。

其實,“稻香村”原是江南地區食品店的招牌,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帶着自己的夥計來到了北京,在前門外掛起了“稻香村南貨店”的招牌,使得皇城根下的人都能嚐到江南香甜的點心。

“稻香村南貨店”因此成爲北京城生產南味食品的第一家。關於“稻香村”一名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最普遍的說法是源於宋代辛棄疾的“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而且,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有關於“稻香村”的描述。當年,北生產地瓜餅、姑蘇椒鹽餅等在北京都是獨有的,這讓總是從“大餑餑”的北京人享受到了精緻的南方美食。

或許是因爲這個名字起得太好,又或許他們做的糕點十分美味,這家店很快就生意興隆了爲了讓“稻香村”的招牌在北京更有名,郭玉生不惜重金從上海、南京請來了做點心的名師。而且,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親自去察看油麪間的油是不是放少了,製作過程是否有條不紊。

郭玉生深知,食品本身就是最好的招牌,所以在糕點選料上,稻香村十分講究來源,絲毫不含糊。比如糕點中的核桃仁一定要用山西陽的;玫瑰花一定是京西妙峯山生長的;而火腿一定要來自浙江金華。

由於稻香村對食品精益求精,很快在北京大街小巷傳開了,食客絡繹不絕。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來稻香村買糕點。然而就在稻香村生意邁入巔峯時,稻香村門人汪榮清和朱有清另立門戶,在稻香村對面開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南味糕點鋪,並取名爲“桂香村”。

之後,南味糕點店鋪在京城遍地開花。稻香村的生意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再加上時局動盪,1926年,稻香村被迫關張。1984年,在經歷了漫長的沉寂之後,稻香村重新開張,百姓們聞訊蜂擁而至。

就像從來沒有消失過一樣,稻香村一如既往地讓人感到親切。如今稻香村的糕點有上百個品種,每到傳統節日,各個稻香村分店門口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