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与我的365天

本期来自陈先生匿名投稿

2019年我首战法考,最后客观题199分、主观题123分通过。2020年将在历史上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借众合的平台与大家聊聊我的法考路,真心祝愿大家在金秋获得特别的收获。

你们的基础都比我好

2019年参加法考的考生要论基础的话,本人综合评分应该垫底。我自己概括了四个字“高职双非”。

高龄1970年生人,在职工作人员,非法学专业,且是非全日制学校毕业,大专和本科毕业均是自学考试经济管理学专业。咱们比一下,还有几位比我“惨”?因此,大家对法考应该有信心。

二十年圆一个梦

首先,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本人1988年底参加工作,起初在银行的信托公司工作,九十年代初由于全国整顿信托公司,我就负责单位清产核资追偿工作,从此与法律结缘。也许久病成医,我萌生了参加律考的想法。

1996年我报名参加了律考,我记得也就看了两本指定教材,平日正常上班,当时完全是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记得最后分数出来离过线差4分,拿到成绩通知我很高兴,认为明年再考只要认真备战肯定没问题了。可后来,成家、有了小孩、跳槽......,根本就没时间让我去备考。因此,能参加法考(律考、司考也罢)一直是我二十多年来的一个梦。

为孩子做一次榜样

为了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记得那2019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我非常郑重其事的将这个决定告诉孩子(男孩、大二),和他进行了两个男人间的谈话。

我告诉孩子:我这个年龄准备参加法律资格考试,是否能通过我不知道,但在这一年里我会坚持,并且最后参加考试。

孩子别的没说,他只说:他用年度A的成绩来与我对标。

“方法+坚持”是我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最后的成绩只是瓜熟蒂落。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是我参加法考的重要原因。

参加法考我没有职业这方面的压力,或者讲我是出于对法律的兴趣或爱好。但我想绝大多数年轻同学参加法考都有择业的压力,那既然想要让“法律”成为今后的饭碗,那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会更大,最多也就辛苦一年的时间。那就用好每一分钟,别让自己这一年“貌似”很用功。

考试中有趣的“意外”

考试不出意外是正常,但偏巧这次法考我遇到了几次“意外”,好歹最后都有惊无险,借此给大家一个提示。

卷一考试,进入考试教室,监考老师说:不可以戴手表。

当监考老师对我这个话的时候,我内心是很急。我立即回答了其三句话:

(1)我这个是机械表,不是电子表;

(2)根据公布的考场规则,电子产品是不允许带进考场的;

(3)所以我这个机械表可以带进去。

我这个回单是典型的主观题答题方式,等我这话说完了我自己都笑了,监考老师也没多话就让我进行教室了。

其实,内心我还有一个想法,我这是什么表?欧米伽,戴了十年了,比老孟那个还贵,这个神奇的表我怎能不戴进去呢!

卷一考试,电脑无法进行登陆

进入考场落座后,我却无法在电脑界面输入身份信息进行登陆,我立刻举手示意,技术人员在远处处理别的电脑,对我说:“你把电脑从新启动下”。

也许我的保护意识比较强,我回答:“对不起,我是考生,这个应该由你们处理比较好”。技术人员听懂了我话里面的话,过来试了键盘,立马将我领到最后面一排备用电脑处,左右都没人干扰挺好的,我在小圆凳上坐下(后面没有依靠),我立马举手请监考老师给我一张带靠背的椅子(因为前面的座位虽然也是小圆凳,但背部靠后面的考桌),监考老师二话没说立马给我搬来椅子,我也轻声道谢。

计划只在心里,自己就会原谅自己

计划会变化,但计划必须有!

通过计划我们可以观察自己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各学科的分值就是时间安排的标尺),通过“计划公示”可以监督自己(计划只在心里,自己就会原谅自己)。计划应由近、远、粗、细进行动态调整。

在制定的计划中,我采取的是各学科交替(或同时)的方式,我感觉某几天沉浸在单一学科后,几门学科下来再回到起点的学科就会有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计划很重要,执行更重要。计划没完成要找出原因,是计划制定不合理还是学习效率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修订计划。

通过“讨论”让自己不糊涂。

教材、真题解析存在不同答案、解析(模拟就不谈了),有的是校稿问题,有的就是错误,为此去年我“痛苦”过几次.

那我们怎么办?在我们自己对照法条把题目读懂、读懂、读懂的情况下,如果认为还不理解或解析“错误”,我建议与周围的同学、众合的老师咨询、探讨下.

但凡经过讨论的问题事后我们都会铭记在心,讨论比孤独思考好。

培养你的“法言法语”

在3-5月份这个阶段,我采取的办法是每门课按某一章节听课、讲义、法条、真题同时推进,往复进行。

比如在学习民诉证据这一章节有时间先阅读下讲义,没时间听课与讲义并行,让后翻阅下相关法条,最后做竹马5年内对于章节真题,然后再看答案解析,不理解再翻阅书、讲义或法条。

当然,不同学科讲义与法条有所侧重不同,讲义是对该学科学理的阐述和法条系统的归纳,但讲义不可能覆盖法条,单纯看法条是不行的(除非知识产权和经济法的题目)。看法条也是学习运用“法言法语”的好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