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元1861年农历10月的一天,大清当朝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肃顺,一路上骂骂咧咧的被带到北京菜市口。干嘛呢?问斩。很奇怪,肃顺可是咸丰帝任命的八大赞襄政务大臣之一,为什么咸丰死后仅仅两个月,他就要被杀头呢?哎,这里面可有故事。

托孤大臣肃顺被押到菜市口

赞襄政务大臣,就是传说中的托孤大臣。两个月前,咸丰帝在热河病死,临死之前,他一共任命了八个赞襄政务大臣,辅佐他儿子,当时不到六岁的同治皇帝。

但咸丰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个月,不仅肃顺被抄家问斩,而且其他的七位也是自尽的自尽,贬职的贬职,八个赞襄大臣全都没有好下场。这就是著名的辛酉政变。发起政变的,就是慈禧。不用说,慈禧是个厉害女人,还是一个声名很臭的女人。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次政变是有历史悬疑的,什么悬疑呢?当时的慈禧只有27岁,此前她的身后并没有什么政治力量支持。说难听点,老公一死,她就是孤儿寡母。可八大赞襄政务大臣不同,他们个个那都是政坛老手,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双方力量对比,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那这意味着啥呢?意味着慈禧发动政变的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她会死的很惨,甚至她儿子的皇位也可能受到影响。那么,她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发动政变呢?而她当年又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先说慈禧为什么要冒险政变?据说慈禧是被逼无奈。话说当年农历七月的一个晚上,肃顺匆匆赶到了热河的烟波致爽殿。此时咸丰已经病重快不行了,但仍然强撑着等着肃顺。他有两件大事急着跟肃顺商量。

据说慈禧也是被逼政变

第一件是立储,指定儿子载淳继位,这件事儿不复杂,交代一下就行。真正让这个咸丰焦虑的,却是如何处置载淳的生母懿贵妃,也就是慈禧。

怎么处置呢?这事儿听起来让人很不可思议,他们商量的办法,竟然是学汉武帝对待这个钩弋夫人,杀掉慈禧。当年的汉武帝传位之前,因为儿子刘弗陵还只有八岁,他就把这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给处死了,为啥?汉武帝总结了一下历史经验,认为“子弱母强,必乱天下”。

咸丰帝也想学这一招,注意,这件事那可是千真万确的真事,只不过呢?这招是谁提出来的却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呢,来自民国文人黄秋月的笔记,他说这个建议是肃顺提出来的。

第二个说法则相反,据《清稗类钞》一书记载,杀掉慈禧,是咸丰自己提出来。这个说法在清朝官员潘祖荫的笔记《潘祖荫日记》里也得到印证。

当然,哪种说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慈禧当时确实面临死亡威胁。所以她他得先下手为强,铲除八大臣。那么问题来了,咸丰当时为什么要考虑处置慈禧呢?对很多人来说,这有点难以理解。首先,咸丰非常宠爱慈禧,而且咸丰只有一个儿子,也是慈禧生的。就传宗接代来说,慈禧是最大功臣。

咸丰很宠爱慈禧

还有,前面说了,慈禧身边没有明显的政治势力。她想干政也没实力啊。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咸丰对慈禧动了杀机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那就要回到慈禧刚生了同治的时候。

当年的慈禧深得咸丰的宠幸,不止是在后宫,甚至在前朝,慈禧也帮了咸丰很多忙。那么,一个嫔妃是怎么能帮到咸丰的呢?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局势了。

当时清王朝正面临重重危机。对内,太平天国正风起云涌;对外呢,英法两国步步紧逼。内忧外患,让咸丰是极为苦恼。其实,咸丰刚上位的时候还挺有抱负。而且当年竞争皇位,他的六弟奕欣,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其实比他更德才兼备,可最后还是他胜出,可见他的政治手段也不差。

但是,咸丰有个致命的弱点,他就是意志力差,逃避现实。面对国家战事不断,风雨飘摇的局面,他退缩了。整天他就干三件事,喝酒、看戏、沉迷女色,桌上奏折堆成了山,那他也懒得批阅。

于是,慈禧就派上用场了。在那段时间里,咸丰口授,慈禧代笔就成了惯例。也就是这段经历让慈禧知道了怎么裁决国家大事,怎样处理大臣之间的关系。慈禧的政治能力正是从这里来的,同时也萌发了她对皇权的贪恋。

慈禧对咸丰的帮助很大

但是,慈禧没想到,此后的一件事却让咸丰最终对她动了杀机。什么事呢?据《崇陵传信录》记载,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当时咸丰帝正在圆明园喝酒。消息传来,在场所有人都慌了,不知所措,一时间乱成一团。

唯独慈禧镇定自若,还向咸丰建议,“事危及,环泣何益,当速思应对之策”。这慈禧的镇定和气度,当时让咸丰心里一震,“不好,这女人想干涉朝政。”这就是咸丰要杀慈禧的原因。

可历史证明,咸丰帝并没有杀慈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对于慈禧,咸丰还要放着一个人,就是肃顺。毕竟自己儿子还小,慈安太弱,如果杀了慈禧,还有谁能和肃顺抗衡呢?

于是,咸丰想出了一个周全的制衡之策。他把自己最喜欢的两枚印章,“同道堂”和“御赏和,分别授予了皇后慈安和儿子载淳。由于儿子还小,所以载淳的同道堂印章暂时由慈禧代为保管,还规定以后皇帝下旨,必须两枚印章同用才有效。

按说这样一来,慈禧可以牵制肃顺。而通过两枚印章,慈安又可以牵制慈禧,这是很好的制衡之策。可惜,这个局很快就被慈禧给破了。

话说咸丰病死,慈禧安插在咸丰身边的亲信,已经告诉她咸丰河肃顺商量要处死她。所以,慈禧随时有可能送命,怎么办?慈禧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小叔子恭亲王奕欣。奕欣是咸丰的六弟,当年和咸丰争皇位闹的很凶。所以,咸丰一直防着他。这次也没让他跟着,只是让他留在北京处理英法联军的事。

慈禧通知了恭亲王奕欣,找他帮忙

接到嫂子的传讯,奕欣立即前往热河。对于奕欣的到来,八大臣很防备,先帝刚死新帝登基,这是权力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更何况来的还是先帝的竞争对手,那怎么能不防呢?

但是他们没想到,奕欣在灵堂哭的简直是撕心裂肺,捶胸顿足,足足哭了一个多小时,嗓子都哭哑。八大臣一看,哎呀,不好意思啊,人家是真哭丧来了,想多了。可就在这时,两宫太后说要召见恭亲王。

政坛老手的八大臣,尤其是肃顺起了疑心,怀疑这慈禧和恭亲王有密谋。不过,这恭亲王确实有几把刷子,临危不惧很机智,当即表态,要不大家一起去吧。结果八大臣反倒不好意思。这就是当时在热河的细节,双方是斗智斗勇,斗心机。

那么慈禧和恭亲王那到底商量了什么呢?这个确实没人知道,但是根据史料和时人的笔记,可以推测他们应该商量了这些内容。第一、热河是八大臣的势力范围,要政变只能在北京;第二、不能让八大臣在热河做大,否则即便回京,那也无力回天,必须尽快回去;第三、八大臣聚在一块,很难一举歼灭,必须各个击破。

可是,怎么才能够让八大臣尽快回京呢?就在奕欣回去没几天,山东一个御史的奏折就送到了热河,奏折的内容是,

恭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令简亲王辅政”。

慈禧成功扳倒八大臣,登顶权力巅峰

请太后垂帘,亲王辅政,这算怎么回事?大清祖制规定后妃亲王不得干政。他一个小小的山东御史,竟敢赤裸裸的要求后妃出来听政,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不行,得严惩。

于是,八大臣就拟了一个上谕,要求严惩山东御史。在八大臣的强压之下,山东御史被发配充军。那么,这个结果谁赢了呢?八大臣吗?事实上结果刚好相反,怎么呢?

御史上书,请太后听政,抬出简亲王,这是恭亲王的妙招,试试八大臣的反应。八大臣同意更好,不用政变。不通过也行,我示弱,我也没暴露。果然,这次过招,八大臣立马得意了,两宫太后外加恭亲王,那也不就是如此吗?就此放松了警惕。

所以,当两宫太后要求回京时,这八个人的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可您不知道,这八个人的还有更蠢的行为,那就是让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先走,到北京等着跪迎先帝灵柩,但他们没想到是,就是这个决定,让慈禧彻底翻盘。

慈禧和慈安回到北京,在文武百官、王公大臣面前是嚎啕大哭,哭诉八大臣的不法行为。这下完了,在奕欣的安排下,八大臣彻底垮台,结果就有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这就是青年慈禧在逆境中的逆袭过程,期间的充满了心机和诡诈。而她的“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做法,更是让百姓多了更多的苦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