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元1861年農曆10月的一天,大清當朝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肅順,一路上罵罵咧咧的被帶到北京菜市口。幹嘛呢?問斬。很奇怪,肅順可是咸豐帝任命的八大讚襄政務大臣之一,爲什麼咸豐死後僅僅兩個月,他就要被殺頭呢?哎,這裏面可有故事。

託孤大臣肅順被押到菜市口

贊襄政務大臣,就是傳說中的託孤大臣。兩個月前,咸豐帝在熱河病死,臨死之前,他一共任命了八個贊襄政務大臣,輔佐他兒子,當時不到六歲的同治皇帝。

但咸豐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兩個月,不僅肅順被抄家問斬,而且其他的七位也是自盡的自盡,貶職的貶職,八個贊襄大臣全都沒有好下場。這就是著名的辛酉政變。發起政變的,就是慈禧。不用說,慈禧是個厲害女人,還是一個聲名很臭的女人。

但實事求是的說,這次政變是有歷史懸疑的,什麼懸疑呢?當時的慈禧只有27歲,此前她的身後並沒有什麼政治力量支持。說難聽點,老公一死,她就是孤兒寡母。可八大讚襄政務大臣不同,他們個個那都是政壇老手,朝中勢力盤根錯節,雙方力量對比,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

那這意味着啥呢?意味着慈禧發動政變的風險很大,一旦失敗,她會死的很慘,甚至她兒子的皇位也可能受到影響。那麼,她爲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發動政變呢?而她當年又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先說慈禧爲什麼要冒險政變?據說慈禧是被逼無奈。話說當年農曆七月的一個晚上,肅順匆匆趕到了熱河的煙波致爽殿。此時咸豐已經病重快不行了,但仍然強撐着等着肅順。他有兩件大事急着跟肅順商量。

據說慈禧也是被逼政變

第一件是立儲,指定兒子載淳繼位,這件事兒不復雜,交代一下就行。真正讓這個咸豐焦慮的,卻是如何處置載淳的生母懿貴妃,也就是慈禧。

怎麼處置呢?這事兒聽起來讓人很不可思議,他們商量的辦法,竟然是學漢武帝對待這個鉤弋夫人,殺掉慈禧。當年的漢武帝傳位之前,因爲兒子劉弗陵還只有八歲,他就把這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給處死了,爲啥?漢武帝總結了一下歷史經驗,認爲“子弱母強,必亂天下”。

咸豐帝也想學這一招,注意,這件事那可是千真萬確的真事,只不過呢?這招是誰提出來的卻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呢,來自民國文人黃秋月的筆記,他說這個建議是肅順提出來的。

第二個說法則相反,據《清稗類鈔》一書記載,殺掉慈禧,是咸豐自己提出來。這個說法在清朝官員潘祖蔭的筆記《潘祖蔭日記》裏也得到印證。

當然,哪種說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慈禧當時確實面臨死亡威脅。所以她他得先下手爲強,剷除八大臣。那麼問題來了,咸豐當時爲什麼要考慮處置慈禧呢?對很多人來說,這有點難以理解。首先,咸豐非常寵愛慈禧,而且咸豐只有一個兒子,也是慈禧生的。就傳宗接代來說,慈禧是最大功臣。

咸豐很寵愛慈禧

還有,前面說了,慈禧身邊沒有明顯的政治勢力。她想幹政也沒實力啊。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咸豐對慈禧動了殺機呢?要搞清這個問題,那就要回到慈禧剛生了同治的時候。

當年的慈禧深得咸豐的寵幸,不止是在後宮,甚至在前朝,慈禧也幫了咸豐很多忙。那麼,一個嬪妃是怎麼能幫到咸豐的呢?這就要說到當時的局勢了。

當時清王朝正面臨重重危機。對內,太平天國正風起雲湧;對外呢,英法兩國步步緊逼。內憂外患,讓咸豐是極爲苦惱。其實,咸豐剛上位的時候還挺有抱負。而且當年競爭皇位,他的六弟奕欣,也就是後來的恭親王,其實比他更德才兼備,可最後還是他勝出,可見他的政治手段也不差。

但是,咸豐有個致命的弱點,他就是意志力差,逃避現實。面對國家戰事不斷,風雨飄搖的局面,他退縮了。整天他就幹三件事,喝酒、看戲、沉迷女色,桌上奏摺堆成了山,那他也懶得批閱。

於是,慈禧就派上用場了。在那段時間裏,咸豐口授,慈禧代筆就成了慣例。也就是這段經歷讓慈禧知道了怎麼裁決國家大事,怎樣處理大臣之間的關係。慈禧的政治能力正是從這裏來的,同時也萌發了她對皇權的貪戀。

慈禧對咸豐的幫助很大

但是,慈禧沒想到,此後的一件事卻讓咸豐最終對她動了殺機。什麼事呢?據《崇陵傳信錄》記載,英法聯軍攻陷天津,當時咸豐帝正在圓明園喝酒。消息傳來,在場所有人都慌了,不知所措,一時間亂成一團。

唯獨慈禧鎮定自若,還向咸豐建議,“事危及,環泣何益,當速思應對之策”。這慈禧的鎮定和氣度,當時讓咸豐心裏一震,“不好,這女人想幹涉朝政。”這就是咸豐要殺慈禧的原因。

可歷史證明,咸豐帝並沒有殺慈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相對於慈禧,咸豐還要放着一個人,就是肅順。畢竟自己兒子還小,慈安太弱,如果殺了慈禧,還有誰能和肅順抗衡呢?

於是,咸豐想出了一個周全的制衡之策。他把自己最喜歡的兩枚印章,“同道堂”和“御賞和,分別授予了皇后慈安和兒子載淳。由於兒子還小,所以載淳的同道堂印章暫時由慈禧代爲保管,還規定以後皇帝下旨,必須兩枚印章同用纔有效。

按說這樣一來,慈禧可以牽制肅順。而通過兩枚印章,慈安又可以牽制慈禧,這是很好的制衡之策。可惜,這個局很快就被慈禧給破了。

話說咸豐病死,慈禧安插在咸豐身邊的親信,已經告訴她咸豐河肅順商量要處死她。所以,慈禧隨時有可能送命,怎麼辦?慈禧想起了遠在北京的小叔子恭親王奕欣。奕欣是咸豐的六弟,當年和咸豐爭皇位鬧的很兇。所以,咸豐一直防着他。這次也沒讓他跟着,只是讓他留在北京處理英法聯軍的事。

慈禧通知了恭親王奕欣,找他幫忙

接到嫂子的傳訊,奕欣立即前往熱河。對於奕欣的到來,八大臣很防備,先帝剛死新帝登基,這是權力鬥爭最爲激烈的時候,更何況來的還是先帝的競爭對手,那怎麼能不防呢?

但是他們沒想到,奕欣在靈堂哭的簡直是撕心裂肺,捶胸頓足,足足哭了一個多小時,嗓子都哭啞。八大臣一看,哎呀,不好意思啊,人家是真哭喪來了,想多了。可就在這時,兩宮太后說要召見恭親王。

政壇老手的八大臣,尤其是肅順起了疑心,懷疑這慈禧和恭親王有密謀。不過,這恭親王確實有幾把刷子,臨危不懼很機智,當即表態,要不大家一起去吧。結果八大臣反倒不好意思。這就是當時在熱河的細節,雙方是鬥智鬥勇,鬥心機。

那麼慈禧和恭親王那到底商量了什麼呢?這個確實沒人知道,但是根據史料和時人的筆記,可以推測他們應該商量了這些內容。第一、熱河是八大臣的勢力範圍,要政變只能在北京;第二、不能讓八大臣在熱河做大,否則即便回京,那也無力迴天,必須儘快回去;第三、八大臣聚在一塊,很難一舉殲滅,必須各個擊破。

可是,怎麼才能夠讓八大臣儘快回京呢?就在奕欣回去沒幾天,山東一個御史的奏摺就送到了熱河,奏摺的內容是,

恭請皇太后權理朝政,並令簡親王輔政”。

慈禧成功扳倒八大臣,登頂權力巔峯

請太后垂簾,親王輔政,這算怎麼回事?大清祖制規定后妃親王不得干政。他一個小小的山東御史,竟敢赤裸裸的要求后妃出來聽政,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不行,得嚴懲。

於是,八大臣就擬了一個上諭,要求嚴懲山東御史。在八大臣的強壓之下,山東御史被髮配充軍。那麼,這個結果誰贏了呢?八大臣嗎?事實上結果剛好相反,怎麼呢?

御史上書,請太后聽政,擡出簡親王,這是恭親王的妙招,試試八大臣的反應。八大臣同意更好,不用政變。不通過也行,我示弱,我也沒暴露。果然,這次過招,八大臣立馬得意了,兩宮太后外加恭親王,那也不就是如此嗎?就此放鬆了警惕。

所以,當兩宮太后要求回京時,這八個人的很爽快的就答應了。可您不知道,這八個人的還有更蠢的行爲,那就是讓兩宮太后帶着小皇帝先走,到北京等着跪迎先帝靈柩,但他們沒想到是,就是這個決定,讓慈禧徹底翻盤。

慈禧和慈安回到北京,在文武百官、王公大臣面前是嚎啕大哭,哭訴八大臣的不法行爲。這下完了,在奕欣的安排下,八大臣徹底垮臺,結果就有了文章開篇的那一幕。

這就是青年慈禧在逆境中的逆襲過程,期間的充滿了心機和詭詐。而她的“量中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做法,更是讓百姓多了更多的苦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