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机关,公务员想要调动,除了走正常的人事调动程序,还可以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公务员遴选的方式换工作。公务员遴选,通常在公务员机关之间进行。一般情况下,是上级部门面向下级部门和其他下级部门进行。可是,在公务员遴选中,通常只遴选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并不遴选“一把手”,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照公务员遴选的相关规定,公务员遴选,主要是指市州以上级别的公务员机关,从下级机关遴选人员充实到上级机关的内设机构。很显然,作为内设机构,当然就谈不上“一把手”。从公务员遴选的目标设置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主要选拔普通人才,而非选拔领导干部。公务员遴选,通常程序比较简单,考生报名参加遴选之后,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就可以入职。从目前来看,公务员遴选,主要解决体制内公务员的流动性问题。很多人考上公务员之后,长期待在一个机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新和创造的动力与活力。给在职公务员开辟出一条遴选的通道,能够让他们重燃斗志,焕发新的工作热情。

相比之下,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程序要复杂得多。通常情况下,提拔党政领导干部,需要进行考察,还需要进行谈话,并且经过上级组织讨论研究通过。很显然,公务员遴选程序,没有办法承担遴选“一把手”的重任。实际上,组织对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对一名“一把手”的考察,通常都要经历过很长的周期,有时是一年半载,有时是三年五载,甚至会长达十年半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考验,组织才敢将其提拔到“一把手”的职位上。而参加遴选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通常比较短,工作的岗位也比较少,很难胜任“一把手”的工作担子。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提拔一名领导干部担任一把手,通常都不会采取考试的形式。因为考试这种形式,有可能只能检验出谁是考霸丶学霸,但是,没有办法真正检验出谁有运筹帷幄、统筹全局的能力。遴选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人才选拔考试,如果公务员的一把手,通过遴选就能够选出来,必然会有一些公务员,将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考出好成绩上,而不是放在如何干好工作。通过这样一种机制选拔出来的一把手,也无法推动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