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半年超30城放寬落戶、購房補貼井噴,樓市影響幾何?

“零門檻落戶”“先落戶再就業”“無房可投靠”……這些已成爲今年多數城市放開落戶限制的關鍵詞。而實行購房補貼及降低補貼門檻則是助推人才引進的配套政策。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中旬,近半年來已有超百城發佈了吸引人才和勞動力的政策,有超過35個省市發佈了落戶寬鬆政策,與人才政策配套的購房補貼政策也現井噴的趨勢。

雖然人才引進政策並非是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鬆綁”,但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業內人士認爲,人才引進和購房掛鉤必然刺激住房需求,應防範相關城市房價炒作的風險,尤其是不應把人才簡單地推入房地產市場,以保障房解決居住問題仍是出路。

多城推行人才購房補貼,“門檻”不斷降低

疫情平穩後,各地一邊穩定經濟,一邊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這在6月表現得更爲明顯,落戶及購房補貼的門檻一再降低。

6月22日,義烏市開始調整人才購房補助部分條款。此前,在義烏購房只要符合相關條件,都可以向市裏申請享受20萬元至140萬元的購房補助。

而這次調整後,補助門檻進一步下降,比如取消了戶籍限制,對於非義烏戶籍的人才,也可以申請相關的購房補助。對於社保繳納不滿2年,只要承諾後續在相關單位服務滿7年,同樣可以申請購房補助。過去申請了購房補助後,購房首付比例爲50%,現在針對比例的要求取消了。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意味着義烏人才購房者的首付比例下調,同時允許用購房補助支付首付款。

事實上,6月以來,對引進人才進行購房補貼的城市屢見不鮮。6月22日,南昌針對人才發佈了10條政策,其中包括落戶直接發放1000元獎勵。在購房方面提出在一定條件下,繳納社保滿2年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首次購買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10萬元、6萬元購房補貼。

6月8日,衢州發佈的本年度人才新政顯示,給予博士研究生60平方米購房補貼(100萬元左右)、給予碩士研究生最高30平方米購房補貼(50萬元左右)、給予本科生最高15平方米購房補貼(25萬元左右),教師、醫生崗位的,按照相同層次人才補助標準的120%執行。

“今年很多地方不僅在人才購房方面出臺各類鼓勵政策,同時對既有的人才購房政策也給予優化。”嚴躍進總結稱。

而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2020年全國多個城市發佈人才購房補貼政策,主要是爲了城市發展,吸引勞動力。不僅生活補貼力度大,住房補貼力度也很大。

“無門檻”落戶,人才競爭轉變爲勞動力之爭

“從目前來看,爲了加快人才的流入,大部分出臺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開對落戶的限制,‘無門檻落戶’‘先落戶再就業’‘親屬可投靠’成爲三大關鍵詞。”張大偉表示,在降低人才入戶門檻方面,很多城市把學歷放寬至大中專以上學歷,技能型人才放寬至初級等級以上專業職稱和技能等級,並且不與繳納社會保險和簽訂勞動合同掛鉤。

從6月新出臺的人才落戶政策來看,執行無門檻落戶政策的地方越來越多。

6月1日起,濟南開始實行《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施細則》,提供人才、院校學生、居住、就業等多條落戶途徑,無房、投靠親屬者、靈活就業人員等均可落戶,還全面放開了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的落戶限制。

6月10日,江門市發佈通知指出,取消參保要求、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落戶限制,實行以羣衆申請爲主,不附加任何條件,按戶口遷入途徑分類登記備案的“零門檻”准入政策,而且可以落戶在就業單位、社區公共集體戶,也可落戶在親屬、朋友家庭戶。

6月12日,惠州針對修改戶口登記、遷移准入制度進行徵求意見,其中包括全面取消居住和就業創業入戶限制,凡擁有自有合法產權住所、合法租賃房屋、繳納社會保險、已領取營業執照等條件之一,無時間限定,本人可以在實際居住地申請入戶,其直系親屬可以隨遷。

從以上落戶條件不難看出,沒有房產的引進人才也均可落戶。事實上,人才落戶政策已然成爲城市間競爭的利器,“零門檻”落戶早已不是問題。

張大偉表示,在2019年力度空前的基礎上,2020年各個城市繼續加碼人才政策。體現在2020年各地落戶的標準繼續降低,從人才競爭轉變成了勞動力之爭。

此前,國家發改委就提出,2020年將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羣落戶限制。

5月25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今年要推動完成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

事實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成爲推動我國城鎮化的關鍵一環。據張大偉介紹,2019年實際戶籍城鎮化比例上漲速度落後於人口城鎮化率,城鎮化與戶籍城鎮化比例差距高達16.22%,這個趨勢在2020年仍在延續。這也意味着各地落戶政策仍會繼續寬鬆,在全國放開落戶限制的“衝鋒號”已經吹響。

業內:不應把人才推向房地產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正在加碼的人才引進政策,都與房地產市場掛鉤。居住是人才引進面臨的最大民生問題,也是人才引進的重要配套政策。

而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此前個別城市爲了疫情後的房地產市場快速啓穩,發佈了寬鬆的房地產政策,但很快被叫停。爲此,各地開始謹慎出臺救市政策,但是相比“一日遊”政策,人才引進的購房政策即使力度再大,仍然暢通無阻。

據悉,自本輪房地產宏觀調控以來,全國各地紛紛不同程度地實行限購政策。一般是本地居民可以購買兩套住宅,非本地居民需要有1至5年的社保纔有購房資格。而人才落戶後,由非戶籍人口轉變爲戶籍人口,也是當前唯一可以打破限購的途徑。

爲此,張大偉認爲,近兩年來人才成爲房地產政策調控的窗口。2019年全國超過170城市發佈了不同力度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同比2018年上漲超過40%,而2020年有望繼續提升。在堅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預計房地產調控大門打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隨着人才認定標準會越來越低,人才落戶預計將是2020年利好房地產市場的主流政策。

事實上,一方面打擊房地產,一方面大力引進人才的現象在很多城市存在。6月1日剛剛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海南,在強調“嚴控房地產”的同時,對人才也敞開了大門,提出了“百萬人才進海南”的計劃。6月19日,海南省提出,允許離校三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學歷及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海南省先落戶後就業。這無疑是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才引進從規模上很難達到刺激房地產消費,不能認爲是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鬆綁”。但也有觀點認爲,人才引進和購房掛鉤必然刺激住房需求,謹防人才引進政策成爲放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口子。

對此,張大偉指出,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只考慮到了用降低門檻吸引人,卻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吸引的很多是購房者。因此,對於各地需要的人才不應該簡單地推入房地產市場,而是應該以提供保障類型住房爲主。

嚴躍進也表示,引導人才進入、降低人才購房成本可以促進當地樓市的成交,但也需要防範相關城市房價炒作的風險。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