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企业“冷暖”,另一头挑着经济“兴衰”。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40亿元,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跻身自治区工业园区“第一方阵”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近年来,开发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由“抓项目”转向“抓环境”,从“软”“硬”两方面发力,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不断提升园区发展的“硬”环境

项目是鱼、环境是水,没有成熟的基础设施配套,再好的项目也难以落地。开发区坚持把做优城镇环境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找准城镇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完善各类规划,科学布局功能分区,真正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位、高水平的环境功能支撑。2019年,开发区建成1万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和1万吨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成功分离固态硫酸钠和氯化钠,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供水能力达到6000万吨;建成110千伏变电站、扩容220千伏变电站,现有110千伏变电站6个,220千伏变电站5个,有效保障企业和城镇居民用电。据悉,今年开发区拟实施东项目区引黄供水、道路、绿化、场平等29项市政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全部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承载服务功能。服务好企业的同时,开发区在改善民生上也“毫不手软”。今年起,统筹推进镇区雨水管网、排洪沟、供暖、供气、排污等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维护,逐步解决镇区内涝及地下管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天气转暖,开发区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热潮。据了解,开发区今年起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全面开展以“两个聚焦、七项整治、三个巩固”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发区环卫局负责人说,自从开发区部署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累计出动400多人次,动用装载机、挖掘机、翻斗车等大型机械,清理了约6400吨多年积存垃圾。283名环卫工人对开发区各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天保洁。新购置了150个垃圾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通过连续多日的攻坚作战,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社会和谐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为开发区环境卫生的改善点赞。

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发区近年来重点攻破的一项“硬任务”。政府、企业共计投入约40亿元,全面完成脱硫除尘改造、粉状物料全封闭、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等300多项整治任务。通过连续五年的重拳整治,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好转。2019年,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9.4%,2020年一季度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5%,同比上升13.6%;新增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开发区绿化总面积已达10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6.5%,如今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碧水畅流。

全面优化园区发展的“软”环境

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强调,如今企业、产业都在追求创新,服务和政策也要跟上脚步,勇闯“无人区”。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考验,开发区领导班子主动挑起担子,经常性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一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销售、运营成本难题。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中心“三单一中心”建设,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为项目正常建设和生产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旗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从融资、税收、成本、营商环境方面着手,推行告知承诺制、部门帮办制和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模式,最大限度缩减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

受疫情影响,今年开发区各企业普遍遭遇发展“寒冬”。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开发区全面梳理了上级各项政策性文件,通过发展、环保等部门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4月15日,在开发区的积极推动下,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与鄂尔多斯银行举行授信签约,授信金额10亿元。6月18日,开发区又举办了政银企座谈会暨金融支持企业授信签约仪式,8家金融机构分别与14家企业现场签订了授信协议,授信总额近15亿元,为企业送去了“真金白银”。

鄂尔多斯电冶集团是一家落户园区十多年,专注于冶金产业的老牌企业。考虑到市场供需和经济效益,想向钢铁大省河北供应硅铁,但真要付诸实践,重重难题摆在眼前,企业心里打起了鼓。好在园区经常上门“打扰”,让电冶集团在产品外销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今年,公司的冶金产品成功进入唐山钢铁市场。“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最大的感受就是省心。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企业才能放手去干!”这是企业给出的“买家评价”。好环境引来好投资,好投资激发新动能。去年以来,已有建元煤化科技400万吨焦化联产26万吨/年乙二醇项目、鄂尔多斯40万吨PVC二期项目、碳氢能源矿热炉尾气制12万吨甲醇项目13个亿元以上优质项目落户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投资总额达到400多亿元。( 梁娟)

—THE END—

来源:人民网

编辑:白 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