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杜牧的《山行》,想必大家已经熟烂于心了,它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不过这首诗也是因为存在争议,所以被生成了两个版本,不知在座的各位比较喜欢哪一版呢?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经难以考证,但是通过诗句我们都知道它是描写秋天的作品,杜牧在一次远行途中,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清新的画面,没想到这一写还就成了千年佳作。遗憾的是,他老人家的初稿究竟是怎么写的却不得而知。

首句先从一条小路下笔,以线条美来初步衬托画面。其中用到了三个形容词:远、寒、斜。“远”与“斜”是视觉角度的描写,而“寒”则是感觉上的描写,作者借它也从侧面点明了季节。

承句紧接手句,描写的是作者在山上所看到的远处风景,虽然只是将两个简单的物象组合起来,但我们脑海里能够想象到的景象却是丰富的,比如人家门前可以有花草篱笆,篱笆内还可以有家禽等等。

转句写作者本身:因为太喜欢这山上的枫林了,所以他才停下车来去欣赏这里的美景。枫林有多美合句来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好看的枫叶是啥样子?这就靠我们去脑补、仔细品味了,作者在这里收笔,把韵味延伸到了诗外。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被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那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是很优美的一幅画面,白云与人家搭配起来,让人感觉就仿佛走进了大山深处的村落一般。有人认为白云生处没有白云深处效果好,因为“深”字能够体现出云之“多”、人家之“隐约”的感觉,而“生”字在他们看来就不具备这种美感,甚至有人表示完全理解不来“生”字所表达的诗意。

但是有一部人还是认为“生”字才是句子的点睛之笔,因为它写出了白云的动态之美,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白云生处有人家”比“白云深处有人家”要更具艺术魅力,这一句正因为“生”字才会出彩,若换成“深”则显得太过于寻常。

其实笔者也是比较认同后者这一看法。这个“生”字的确可以体现出匠心来,它写出了白云从人家周围、从石径尽头、从山岩层中等处形成、并袅袅飘浮的那种轻盈体态,这种情况下的白云不是厚厚堆积在一起的,而是轻薄的、具有动态感、富有生机的。

杜牧的这首诗所塑造出来的是幽静的意境,其中只有“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的静是与众不同的,这种静恰好是“白云生”的动态感所衬托出来的;诗家常有'“以动制静”与“以静制动”的说法,而“生”字用在这里正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来说,“生”跳出了常规思维,显得更灵动新颖。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与审美,对于人们的争论,这首诗历来也是生成了两个版本:“白云深处有人家”和“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不同书籍上看到有不一样的印刷的原因。

那么对于杜牧这首诗所形成的两个版本,大家比较喜欢哪一版呢?是否也会认为“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版更有诗意呢?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