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给妻子张兆和写了一辈子信,终于在67岁时收到了妻子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回信。

他从二姐手中接过这封信,慢慢地举过头顶,仅是一封还未拆封的信,便让沈从文的眼泪如大雨般倾盆而下:“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第一封啊。”

毕竟从他向张兆和坦白自己出轨后,张兆和已经几十年没有给过沈从文好脸色,更别说开口讲话了。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贫苦生活,孕育天才作家

1902年,沈从文在湖南凤凰出生。

小学还没上完,沈从文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他文笔流畅,饱读诗书,也因此被“湘西网”陈渠珍赏识,给他安排了一个军队里的文职。

接下来的五年,沈从文一边给军队记录日志,另一边用大量读书来充实自己。

一直到1923年,沈从文得到了两本书刊,《改造》和《超人》。

20岁正是血脉喷张的年纪,沈从文看完后便决定要用文学重造这个社会,没过多久,便揣着一本《史记》和他的文学梦离开了家,踏上了前往北平的路。

然而,这个热血少年并不知道,在北平等着他的,将是他从没有经历过的苦日子。

年少时的沈从文

沈从文虽然怀着满腹经纶,但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没办法考北大清华,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图书馆中自学。

而在北平无依无靠的他,身上也没带多少钱,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由烧煤间改造而成,勉强能住下一个人的小屋子。

那时正是冬天,小屋子不仅没有供暖,墙壁还漏风,沈从文每天写作的手早就冻肿了,甚至连吃不上饭也成为常事。

在这样的环境下,沈从文白天去北大旁听课程,晚上回来继续写作,虽然在北平头两年的生活极度窘迫,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沈从文精神世界极大富足、学识极大进步的两年。

郁达夫(左),沈从文(右)

直到有一天,时任北大讲师的郁达夫打开了沈从文陋室的小门,而门内的沈从文穿着两件外套,还裹了一层棉被,正坐在桌前奋笔疾书。

沈从文见状,立马起身给老师让座,郁达夫问他:“你吃过饭了吗?”沈从文小声说:“没……”

随后,郁达夫带着沈从文吃了一块七毛多的饭,还给了沈从文五块钱,并且把自己的围巾摘下,披在了沈从文身上说:

“我看过你的文章,请一定要好好写下去。”

门外虽飘着大雪,但这句话却让沈从文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莫大的鼓励,以至于回到家后,他直接趴在桌上哭了很久。

沈从文

接下来,沈从文开始拼命写文章,但投给《晨报副刊》的数十篇文章全部石沉大海,甚至还被编辑们公开奚落嘲笑。

郁达夫听说话悲愤难平,用一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替沈从文鸣不公,并严厉谴责那群编辑们。

后来,沈从文的小说终于被刊登在《晨报副刊》上,他也渐渐有了名气。

1926年,沈从文的散文被三大书局印刷出版,在京沪两地引起了关注;一年后,沈从文的小说集《蜜桔》出版,震撼文学圈,而沈从文也被誉为“天才作家”。

一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爱上你。”,换来60年不断的情书

1928年,已经在文坛立足的沈从文在胡适的引荐下,到中国公学做起了讲师。

但沈从文毕竟是从乡下出来的,虽然会读书会文学,但教书却一窍不通。果不其然,第一堂课便出了糗。

面对讲台下几十名上海的大学生,尽管沈从文做了充足的准备,却仍然一句话都讲不出来。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同学们,对不起,请等我五分钟。”

五分钟后,沈从文硬着头皮开始讲课,没想到十几分钟便讲完了一个多小时的内容,他再次转过身写下一行字:“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你们人多,我怕了。”

几天后,沈从文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但让他被全校熟知的,并不是这次出糗,而是他竟然开始追求自己的学生:校花张兆和。

沈从文与张兆和

十八岁的张兆和生得俊俏,又为人爽朗,如果说沈从文的第一堂课以出糗开始,那么就是以人群中的张兆和结束,他见到她第一眼便深深的爱上了。

在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中,沈从文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爱上你。”

但他不知道,从小就在男孩子情书中长大的张兆和根本不屑于沈从文的这一封信,甚至还给这封信编了号:癞蛤蟆十三号。

但让张兆和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个“癞蛤蟆十三号”的情书,一写就是一辈子。

“爱情使男人变成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不过,有幸碰到让你甘心做奴隶的女人,你也就不枉来这人间走一遭。”

沈从文与张兆和、张允和

1932年,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苏州,给她写了4年情书的沈从文便带着许多西方名著前往苏州看望张兆和。

在苏州的九如巷尾,两个人确定了关系,正式开始交往,没过多久,沈从文便向张父提亲:

“如果父亲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家人得知后,给沈从文回复了一个字:“允”,而张兆和也偷偷发了一封信给沈从文:“乡下人,一起喝杯甜酒吧。”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在北京中央公园与张兆和成亲。

感情裂缝,他用出轨来弥补。

“入赘豪门”后,沈从文好景不长,因为自己贫苦的成长经历,他跟张家所有的人都显得格格不入,而跟张兆和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本身就小有名气的沈从文婚后手中也有了存款,花钱却变得大手大脚,他逼着张兆和做头发、买高跟鞋,为了不让张兆和做家务而请了保姆。

“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东西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沈从文与张兆和

张兆和总是抱怨钱要省着点花,而沈从文却指责妻子不够爱惜自己,日复一日,两人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信也从甜言蜜语变成闲言碎语。

“与其说你爱我的为人,不如说是爱我写信”

沈从文甚至还怀疑张兆和已经出轨:“因为北平有人关心你,你有同情的人,只因为这种事不来,故意留在北平,我也不嫉妒,不生气。”

要知道,现在的两人和恋爱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那时沈从文不仅满眼都是张兆和,甚至连文章里也都是张兆和。

比如《边城》的女主角翠翠,便是以张兆和为原型来写的,皮肤黝黑,生性活泼,这些都是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第一印象。

《边城》是1933年沈从文从故乡凤凰回到北平开始动笔写的,因为在他离开故乡的十年里,曾经这个小城的温馨善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苟且偷生和唯利是图。

这种变化让沈从文难以接受,他决定用文字来拯救这座小城。

1934年,《边城》出版,迅速成为各路文人和青年志士的手中读物。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小城茶峒,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边城外的白塔倒了,女主角翠翠的奶奶和不幸遇难,而那个在月下给翠翠唱情歌的小伙也离开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抑或明天便会回来。

这种充斥着苦痛的期待,是女主角翠翠的,更是作者沈从文的。

汪曾祺(左),沈从文(右)

曾是沈从文学生的汪曾祺在看到《边城》后感慨万分: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先生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后来,在1999年的《亚洲周刊》推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荣登榜首,而这本《边城》仅次于此,位列第二。

在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所著的《沈从文论》中,沈从文也被他称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但沈从文不久之后却说,翠翠不只是以张兆和为原型,其实还有另一位女子。

沈从文

放弃诺贝尔奖的沈从文,“对这个世界,我们什么好说的。”

在与张兆和的感情出现裂缝后,沈从文出轨了。

这个年轻女孩儿叫高青子,是沈从文的读者,也是一位家庭教师。

初识高青子,沈从文便被眼前这个女孩的聪明机灵打动了,而自己的感情碰巧在平淡期,高青子的出现,再次激起沈从文对爱情的渴望。

他心底是深爱着张兆和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喜欢上了高青子。

不知所措的他前往好友林徽因的府邸倾诉,林徽因说:“生活本就是如此,需要你慢慢理解。”

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忠于爱情,便向张兆和坦白了。

张兆和没有想到,自己虽然不是很爱眼前这个男人,但没想到却是对方背叛了自己。

但张兆和没有大吵大闹,还给高青子介绍了对象,她已经放弃了沈从文,但她还有自己的孩子。

直至死去,张兆和都再也没有给过沈从文好脸色。

张兆和与两个孩子

而彻底摧毁沈从文的,并不只是这次情场失意。

1949年,沈从文的文章被郭沫若批评“桃色文艺”,他被一脚踢出了文坛。

不止如此,他还被学生贴大字报,被校方打发去扫女厕所。

曾经的“天才作家”一落千丈,沈从文的精神崩溃了,决定用自杀离开这个令他绝望的世界。

但两次自杀,两次被救。

沈从文

第一次,他亲手触电,被儿子看到后拔掉电源救了下来;

第二次的手段极其残忍,他把自己反锁在屋内,用刀片割开多数动脉,还喝了一瓶煤油,被人发现时,周遭早已被染成红色。

“北平城是和平解放的,而我却在思想斗争中倒下了,我也应当休息了。”

年老的沈从文

在沈从文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离开家人,自己独处。每晚在张兆和住处吃过饭后,带着第二天的两餐回到自己的小房子。

那阵子,他只剩下永无天日的孤独和寂寞,唯一的乐趣,便是坚持了几十年的,给张兆和写信,他不管张兆和看不看,就像追求她时那样,只是一如既往的写。

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字字珠玑,满句心酸。

沈从文与张兆和

1988年,沈从文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备受折磨的一生终于走完了,死前最后一分钟,他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写下人生最后一句话:

“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了。”

沈从文与张兆和

尽管如此,沈从文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在1987年被选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再度进入终审名单,学员中支持他获奖的有无数人。

如果1988年,沈从文再撑一阵子,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

可惜,沈从文没有等到这天。

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也未必会坚持到那天,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

我们为大家找到了《边城》的正版书籍,仅需29元,一顿饭的钱,便能领略沈从文这部最优秀的代表作品!

文章的最后,一篇沈从文的短文送给大家。

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愿望一直向下沉不管它是带咸味的海水还是带苦味的人生,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我需要的就是绝对的皈依,从皈依中见到神——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赏赐》

本文由益美传媒原创,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好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