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着明亮鲜红的背心,印着“沈阳市安宁医院志愿者”的标志;他们跨着矫健的步伐,脸上时刻挂着和蔼可亲的微笑;

他们主动上前询问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累并快乐着,这就是沈阳市安宁医院志愿者的生动写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青年志愿者更要责无旁贷。2月10日起,一群“80后”、“90后”组成的40余人“红马甲快递员”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为保证精神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医疗及居住安全,医院实行封闭管理,他们挺身而出,主动参与到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分餐送饭、防疫疏导和服务中来,他们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防疫健康知识、主动引导门诊看病开药患者正确就医,同时担负起运送探视物品等工作。“阿姨,您稍等下,我消毒后马上把物品送到疗区,然后把患者需要换洗的衣服拿过来,您别着急,我很快的!“

身穿红马甲的90后志愿者李鑫是一位身材娇瘦的女孩,面对繁重的运送任务,她从来都没喊过累。她耐心地将西瓜、一箱牛奶等物品抬到车里,分好类,推着满满一车货物向疗区跑去。家属们伸出手指为她点赞,她也无暇顾及,用实际行动给家属送上了安心和温暖。

进入夏至,天气炎热,对志愿者来说却称得上是一种考验。带着防护口罩和手套,在医院大门、消毒室和各疗区之间做着数不清的折返跑,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志愿者来说,是一种超负荷的运转。

6月23日中午12时,又一次将家属带来的物品交到患者手中后,志愿者王大源打开了饭盒,纠结着是先吃饭、还是先把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换下来……这时,对讲机突然响,说是一个患者的家属要送饺子给患者,家属很着急,怕饺子凉了不好吃。

王大源果断回答“收到”后,第一时间冲出了办公室,来到了医院大门,见患者不耐烦地叨咕着:“怎么这么慢。”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与家属去解释,轻轻一声:“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拿起饺子,对饭盒进行了消毒后,转身跑向住院楼,身后又传来家属的叮嘱:“让他趁热吃,吃完了把饭盒给我带回来”,疲惫的他想喊一声“好的”,却喊不出声音,只能比出一个OK的手势。看着患者一脸满足地吃着家人送来的饺子,他的肚子再一次不争气地响了起来。

当他满头大汗地返回大门,把饭盒交还给家属手中时,家属手中摸着洗干净的饭盒,动情而又略带尴尬地说:“你这非亲非故的工作人员,想的可真周到,累成这样了,还帮我把饭盒洗了,要不这油乎乎的回去坐车确实不方便,谢谢,太谢谢了。”来不及享受患者家属的点赞,他轻轻留下一声:“不客气,这是我们安宁人应该做的。”和被汗水浸透的背影,他又回到了那不知用脚步丈量了多少次的轨迹中……

门诊是每天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志愿者刘爽就站在人群中最显眼的地方,主动为患者指引方向,帮助患者顺利就医,让他们焦虑的心情得到缓解。有一次,刘爽发现一位年龄大的患者不会网上挂号,特别焦急,他急忙去努力安抚、尽力帮助,耐心教患者如何使用微信挂号,一直等患者看完病,开完药才悄悄离去。

刘爽说,看到不熟悉就医流程、医院环境的患者在我的帮助下顺利就医时,他十分开心,脸上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或许这就是奉献精神的乐趣所在吧。

志愿工作看似平凡,然而,他们是用真诚的爱去抚平患者和家属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熠熠发光的“红马甲”就像温暖的阳光,是医院一道积极明媚、温情和煦的风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用青春和热情,筑起一道道保障患者安全的“防护墙”,为医院在防疫一线书写了青春的靓丽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