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魯本斯故居:臥室中的幾樣東西你認識嗎?大師到底收了多少徒弟?

從樓梯間的大圓玻璃窗望出去,正好能看到門廊上的墨丘利和彌涅爾瓦。魯本斯每天從這裏經過,往返於起居房和工作室。或許他曾無數次站在窗前凝望這兩尊雕像,默默地審視自己是否已成爲一名充滿智慧的優秀畫家。

工作室就在這幢佈滿精美雕塑的華麗建築內。

房間裏的光線被調得很暗,頭頂的每一束光都照在畫上,暗示參觀者走入的是間精品畫廊而不再是擺着生活用品的所謂故居。

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描繪聖嘉祿·鮑榮茂教堂內景的油畫,由安特衛普的建築風景畫家威廉·舒伯特·範·埃倫伯格(Wilhelm Schubert van Ehrenberg,1630-1687)繪製。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當年教堂屋頂上佈滿的天頂畫,那是魯本斯創作設計、凡·戴克等學徒繪製完成的39幅作品,如能保留至今該是何等壯觀和珍貴啊。

旁邊的一塊銅雕表現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西勒諾斯醉倒在樹下,寧芙女神試圖叫醒他,一羣快樂的小男孩圍着他嬉鬧。西勒諾斯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老師,嗜酒成性,是17世紀藝術家們喜歡錶現的形象。這件作品由布魯塞爾雕塑家弗朗索瓦·杜奎斯諾伊(Franois Duquesnoy,1597-1643)創作,他爸爸就是製作布魯塞爾撒尿小童雕像的老哲羅姆·杜奎斯諾伊(Jerme Duquesnoy the Elder,1570-1641)。

魯本斯工作室的業務繁多,爲了最大限度地創收,他接到委託後通常會先設計出小幅的草圖,待客戶確認後交給助手或學徒繪製到大尺寸畫布上,花草、動物、風景等基本由徒弟們完成,只有人物才由魯本斯親自動手,不過他會對畫面整體進行潤色和把控,確保工作室輸出作品的質量。也有少部分完全由魯本斯一人完成的作品,那通常要付幾倍的酬金纔行。

大家都知道魯本斯工作室出品的畫作會由魯本斯本人做最終潤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對以前一些老畫家的舊作進行重新修飾。這幅《聖馬丁節》原創於16世紀,魯本斯拿來進行了再加工,他的潤飾使畫面中的人物色彩變得更加鮮活起來。

這幅《魯本斯自畫像》堪稱鎮館之寶,此畫與聖母主教座堂和布拉博噴泉並稱安特衛普的三大標誌物。與同樣知名的大畫家倫勃朗不同,魯本斯一生只畫過六幅自畫像,保存至今的僅有四幅(倫勃朗有四十多幅)。此畫最早爲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收藏,1972年安特衛普市政府花重金買下,成爲目前比利時境內唯一一幅魯本斯的自畫像(另外三幅分別在佛羅倫薩、維也納和倫敦)。魯本斯畫此畫時已經53歲,他頭戴寬檐帽以遮蓋微禿的頭頂。與其他畫家不同,他沒有把自己畫成一位職業畫家的模樣,而是表現爲一位優雅自信的外交家。

《聖塞巴斯蒂安》是魯本斯的一幅早期作品,很可能是他在意大利遊學期間所作。畫中人物的頭部與佛羅倫薩的一尊聖塞巴斯蒂安雕像類似,據推測應爲魯本斯看到後的臨摹。

聖塞巴斯蒂安是天主教的一位殉道者,傳說他曾在古羅馬軍中任職,因信奉基督而被古羅馬皇帝戴克裏先(Diocletian,244-311)下令亂箭射死,但是他奇蹟般地沒有死,被一個叫艾琳的寡婦救治。傷愈後,他大膽地去找皇帝理論(明擺着是找死),結果被戴克裏先再次下令用棍棒打死。在這幅畫中,魯本斯將解救聖塞巴斯蒂安者描繪成兩位天使。

接下來是幾幅凡·戴克的作品。這幅《聖馬太》被認爲是凡·戴克的早期習作,那時每位畫家都要練習畫一系列使徒畫像,以便爲宗教題材作品做準備。魯本斯也畫過類似的系列,凡·戴克在老師的指導下應該畫過不少,不過這幅聖馬太畫像是比利時現存唯一一幅凡·戴克的使徒系列畫像。

這幅《朱庇特》據稱是凡·戴克某幅大型畫作遺留下來的一部分,畫中的朱庇特(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變身羊人誘姦了河神之女、美麗的安提俄佩。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也是當時經常受客戶委託的主要題材。

凡·戴克曾爲布魯塞爾的七位地方法官畫過一幅真人大小的羣像,可惜在1695年被法國侵略者的炮火所毀。如今只剩下四幅凡·戴克爲準備這組羣像時所繪的個人頭像習作,下面這幅便是其中之一。

這裏還有兩幅凡·戴克的自畫像。一幅是他年輕時的畫像,以前一直被認爲是他的老師魯本斯所繪,近幾年通過科技手段才證實確爲凡·戴克的自畫像。由此可見,凡·戴克在那麼年輕時的繪畫功力就已經接近於魯老師的水平,以至於讓後人難分伯仲。

凡·戴克14歲到魯本斯的工作室學徒,幾年以後便成爲魯本斯最好的學生。魯本斯從不吝惜對這位愛徒的誇讚,在很多公開場合或信件中都用“我最好的學生”代替稱呼凡·戴克的名字。凡·戴克21歲時曾去英國爲詹姆斯一世國王畫像,給英國王室留下深刻的印象。22歲時,他像很多致力於成爲優秀畫家的年輕人一樣前往意大利遊學。六年後回國開始爲哈布斯堡家族繪畫,成爲老師魯本斯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也許是爲了避開與老師的競爭,也許是因爲英國王室的熱切召喚,1632年33歲的凡·戴克前往倫敦成爲查理一世的御用畫家,此後一直爲英國王室服務,直至在英國去世。這幅成年後的自畫像是他在英國宮廷工作期間應查理一世要求所繪,現爲倫敦國家人像美術館館藏,2016年起長期租借給魯本斯故居展出。

參觀的最後一個房間是個大畫室,展示了幾件大型畫作。我們首先關注的還是魯本斯的幾幅。《亨利四世在伊夫裏戰役》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魯本斯規劃了一套六幅關於法王亨利四世生平的繪畫,由於政治原因沒有畫完。從此畫中可以看出畫家是如何繪製草圖進行創作的,畫面中央的士兵出現了三隻胳膊,左手持盾、右手持劍,中間的手持矛,說明畫家當時還沒想好最終的構圖,正在探索嘗試。

《亞當和夏娃》是魯本斯前往意大利遊學前的早期作品,風格上與他的老師奧托·範·費恩非常相似,用色以藍綠等冷色調爲主,給人懷舊的感覺。無論人物造型還是背景都偏於靜態,與他去意大利後形成的自由奔放截然不同。

魯本斯從他的老師那裏學習了符號象徵的知識,這對那個時代的畫家來說至關重要。此畫中亞當夏娃腳下的兔子象徵警覺,暗指有不該發生的事情即將發生。

《天使報喜》是魯本斯從意大利遊學歸來後的作品,1610年畫完右半邊後擱筆,直到1628年才全部完成。風格上受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們的影響,畫面明亮而充滿動感,色彩也極爲鮮豔,與早期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畫面中的大天使加百利從天而降,高舉右手向瑪利亞傳達上帝的信息:她將成爲聖子之母。值得一提的是,聖母的藍色外衣是用昂貴的青金石製作的顏料,就是弗美爾常用的那種,看來大畫家都是不吝惜材料成本的。

這幅畫中也有符號象徵,畫面右下角盛着針線活工具的柳條筐暗示瑪利亞是在自己的家中,旁邊睡着的小貓則代表安詳和自由。

這是魯本斯繪製的《古羅馬皇帝伽爾巴》。伽爾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公元前3年-公元69年)是推翻昏君尼祿(Nero,37-68)的衆將領之一,尼祿死後被推舉爲新君,但是很快就因爲待人嚴酷而被不滿他的人暗殺。魯本斯不僅喜歡古羅馬雕像,還喜歡研究古羅馬名人畫像。這是他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想象出的伽爾巴畫像。兇狠的眼神、突出的下巴,以及粗壯的脖子,都是爲體現此人的個性特徵。

在17世紀,擅長不同領域的畫家合作完成同一幅畫非常常見,之前我們看到過魯本斯與老揚·勃魯蓋爾合作的《伊甸園》。這裏又看到一幅魯本斯與保羅·德·沃斯(Paul de Vos,1595-1678)和揚·威爾登斯三人合作的《狄安娜和寧芙捕獵》。其中魯本斯只負責人物、保羅·德·沃斯畫動物、揚·威爾登斯則完成風景,每個人都只畫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但是整體上會不會出現不統一呢?

這幅《趕往集市的農民》也是一件合作的作品,由魯本斯的助手揚·勃克霍斯特(Jan Boeckhorst,1604-1668)與魯本斯的好友弗蘭斯·斯奈德共同完成。前者繪製人物,後者添上動植物。

最後看到的這幅大型畫作是雅各布·喬登斯繪製的《尼普頓與安菲特里忒》。尼普頓(古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是神話故事中的海神,取代老海神涅柔斯後與他的女兒安菲特里忒結爲夫妻。此畫中的尼普頓左手牽着白馬,右手揮舞三叉戟,站在海豚託舉的大貝殼上,旁邊是他的妻子安菲特里忒。畫面上方的四個小孩代表四風,他們聽從尼普頓的召喚吹出海風,而一道彩虹劃過天際,代表雨過天晴,放在一起表示尼普頓既可以呼風喚雨,又可令風平浪靜。

看到這裏,我忽然意識到魯本斯不就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嗎?他很早便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活兒多得接不過來;仕途上也有不小的成績,南尼德蘭的宮廷畫家和外交官、西班牙和英國國王授勳的騎士;兩次婚姻都很幸福,32歲娶18歲的大家閨秀伊莎貝拉、53歲又娶了遠近聞名的美人16歲的伊蓮娜。與倫勃朗和弗美爾在晚年破產不同,魯本斯的事業沒走下坡路,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是在梅赫倫附近的斯騰城堡度過的,晚年因慢性痛風去世,最終安葬在安特衛普聖雅各教堂的家族禮拜堂中。

往期精彩:

《夜巡》之謎:日巡還是夜巡?倫勃朗的巔峯之作爲何讓他跌入谷底

看看梵高的“朋友們”當年是怎麼評價他的,有人還真不客氣

威廉親王紀念館:荷蘭國父在家中遇刺始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