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天运载火箭

此前,在发射印尼通讯卫星出现异常时隔两个月之后,中国的长征3号乙型运载火箭在发射前又出现新问题,使得中国第三代北斗导航卫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计划被迫搁置,虽然现在这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已经成功发射,但长征3号乙型运载火箭当时出现的问题也曾一度令北斗按下暂停键,值得欣慰的是,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而如今北斗3号工程也顺利地组网成功了。

图为长3乙运载火箭

回顾过去,长征3号乙型运载火箭可以说是中国航天界手中的金牌火箭,执行发射任务的成功率非常高,在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进行的67次发射当中只有2次失败和一次不完全成功,而在执行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时则未尝败绩,然而在此前北斗3号工程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即将发射时,在射前检查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技术问题,使得这次万众瞩目的发射活动被推迟,不免令人有些担心,目前,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从卫星聚焦到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

图为长3乙运载火箭

回顾过去,从50年前基于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长征1号点火升空,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并开创中国航天史先河;到长征2号F型一次又一次地撼天凌云,把中国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再到长征3号乙型怀抱嫦娥四号探月器远征月球背面,以及长征5号B型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顶梁柱,而且除了少数型号在发展探索期曾经历坎坷外,它们的发射成功率一直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到目前为止由长征系列火箭承接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只进行了60多次,但是发射的成功率也高达95.38%,这种航天发射活动的成功率即使是美国和俄罗斯等航天大国也不敢打包票,从技术角度上说,不论是技术多么成熟的运载火箭,但凡出现一点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失败,甚至是发生令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的惨痛事故。

图为长3乙运载火箭携带北斗卫星发射

无论如何,能够在地面射前检查时发现问题进行排故,也总是比火箭上天之后问题才暴露要好的结果,而在已经确定了航天器存在隐患的前提下,不管它看上去有多么微不足道、发射任务有多么重要的意义,都应该暂停乃至发射流程倒计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对于这种情况,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1986年它踏上不归路之前,曾经有地面技术人员在发射前指出过燃料罐密封圈可能存在的隐患,然而并未引起重视、发射也正常进行,最终酿成导致7名航天员殉难的惨祸。

在经过为时数日的重整旗鼓之后,目前,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已经由长3乙火箭搭载顺利入轨,虽然略有迟到,但同样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北斗3号工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组网,比以前更为精确的导航服务得以惠及全世界,也真正具备了在商业应用领域与美国GPS一较高下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