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复苏的“油门”被最近局部火爆的信息越推越大,逆袭的姿态也愈演愈烈。

官方数据显示,5月,50个重点城市商品房成交规模今年首次转正,环比增长20%;70大中城市中有57城房价环比上涨,创下近10个月新高;开发规模恢复至近两年高点,土地市场景气指数也次序回升,数据显示一切都那么的美好。专家学者也开始预判,楼市正在以高姿态恢复到正常水平。

房价即将迎来大涨?

几无可能!市场复苏,并不是单指楼市,而是整个经济都砸复苏,楼市只不过借此东风。

其一,需求有限;此轮复苏迎来的是此前积压的,一旦释放结束,楼市成交很难持续。

其二,经济下行预期上升;今年未设GDP增长目标,可见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市场也很难独善其身。尽管不会出现如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但持续缺乏的动能,也会影响房价上涨的动力。

其三,“房住不炒”目标未变;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这轮政府调控的决心,近几个月已经有多地政策“一日游”,说明“房住不炒”这一政策红线绝不允许践踏。一旦出现冒头者,就会被叫停,甚至相关责任人还会被约谈的要求。

总体而言,楼市未来会陷入到房价平稳发展的过渡期。

房价不涨地价却贵利润被压榨的房企如何破局呢

房企要生存,在市场要保持竞争力,最关键的就是土地储备,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能让客户看到你的身影。就好比娱乐圈,想要出名,就必须在镜头前保持曝光量。而如今在房子销售和房价都不见涨的情况下,地价却在不断攀升,侵蚀企业的利润。

从新浪财经统计AH两地上市的主流内房企在过去三年的净利润情况来看,行业的盈利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15.05%逐步下降至201814.07%2019年的13.19%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4.1%,而商品房的销售价格上涨18%,而2020年前5个月,土地价格较去年全年上涨幅度达到37%,而同期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仅上涨了2%

可见,从利润的结转来看,市场的变化正在不断蚕食企业利润,而房企的利润水平也在不断的下降。而在土地供应越来越少的当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从近段时间土地的溢价率就可以看出,房企之间在土地市场的竞争陷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更是惨烈。2月,绿城在北京以144亿元连拿三幅地块,其中昌平东小口项目溢价30%、大兴旧宫项目溢价34%、通州台湖项目溢价甚至高达50%。前几年,这种高溢价率已经是绝迹的了。

高地价,就代表着高成本,若在利润率低下的同时还伴随高杠杆的话,企业在未来的运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快周转,成为房企破局的唯一路径

成本上升,销售不如意,企业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似乎就只剩下快周转的运营模式。但近些年不管是大房企还是小房企,都因为快周转的模式发生过危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产品品质的问题。很多房企在追求高速周转周期的同时忘了房子的质量要求,导致后期销售的房子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客户投诉维权变多,徒增企业的公关压力。

客观而言,这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对房子的追求除价格之外更多的是在乎品质。如果品质不过关,宁愿选择租房也不会委屈自己去买品质不好的房。所以,开发商想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客户,必须从房子的品质上下功夫。

其次是打造自己的IP群;“得IP者得天下”,IP群不是短时间内打造而成的,需要在某一城市或者某一产品及服务上进行深耕,建立起针对某一类客户生活方式的对应经营策略。相比较而言,大房企在这方面更具有优势,毕竟从规模以及运营能力都比小房企更强。

其三,合作共赢,分散风险;资源共享是未来企业生存之道,在市场资金匮乏的当下,如何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并且能够利用其它各方的资源,才能分散企业的资金风险。现在,在楼市可以看到很多以联合体形式出现在土地市场,更多的就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并且让企业能够保有市场占有量,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今年,对于楼市而言注定是艰难的一年,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已经进入到很艰难的时刻。不管最近的一些热点现象,是真实的还是被炒作出来的,但对整体楼市来说,房价持续上涨的因子已经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