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大浩劫,残酷的战争令士兵不断死亡,而有幸存活下来的就成了老兵,他们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知道一般上战场需要带多少弹药与子弹匣。

但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却不一样,他们缺乏经验,显得比较憨厚,并且还会闹出不少笑话。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个较为有趣的景象,一些新兵在赶赴前线作战之际,总习惯随身携带大批弹匣,这本该是一个令普通人觉得合理的举动,殊不知在老兵们看来却是十分可笑的,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发起一场战争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不仅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作战,还需照顾后勤的开销,不仅要保证将士们的伙食,还要提供足够的弹药、装备等。

细看历史,如果一个小国家敢于发起大规模的战争的话,那么之后他的全国经济必会衰退几十年甚至战后一蹶不振,从此沦为落后国家。如二战的一些统计数据显示,一场战争约耗掉50000亿美金,死亡人数0.9亿人,并且形成的战灾会波及到全世界,影响至少一半以上的国家,导致该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萧条,使得各种领域行业都不可控制的倒退,需要恢复过来则需要大概半个世纪——一个世纪的时间。所以说战争永无真正的赢家,受苦受难的始终是全世界的人们。

新兵上战场,身上挂满弹匣,为何老兵却笑他们?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对于战争的巨大耗资,弹药费用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军方自始至终都会给予士兵最充足的弹匣。那么上战场前携带弹匣对士兵来讲,就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这也能区分出其是老兵还是新兵,一般情况下携带大量弹匣在身的都是些新兵蛋子,老兵很少这样做。

首先一个人的负重有限,士兵出战需要携带的东西更多,除了沉重的枪械,还要背食物、医疗物品、水、手雷、盔甲等,可是一些刚来的新兵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出,最担心的是就自己没子弹的事情,于是一开始就衣服上装了十几个弹药匣,而老兵们每当看见装满弹匣的新兵都笑出声来。

经过了解,原来战争中携带多少弹药并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其主要讲究的是精,对射击的精神性。真正的战争并不想像电影电视剧一样,一登场就一梭子弹狂射,射完结果发现连敌人一根毫毛都没伤着,而自己携带的弹药就用光了。

准确点说,真实现场的士兵多数是使用三连发或点射杀敌。有时候会根据战术要求,以压制为目的,所以会等敌人走近才开枪,或者盯守敌方,时不时的放一个冷枪,故此一个弹夹的子弹足能够维持很久。

如果是冲锋型战略,一般是等敌人冲临近自己跟前才拿捏最精准的距离扫射对方,不然太远会更加射不准,另外近距离加速集火的时候也很短,一旦敌人近身就只能肉搏,这时候才多子弹也使用不说来了,强带在身上只会影响动作与力量发挥。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会浪费。新兵由于作战经验少,在战场容易牺牲,特别是有些军官看重老兵的宝贵经验与作战能力,在冲锋的时候总喜欢叫新兵先冲,而新兵装着满满十几个弹夹冲到敌方阵营里,就是最先死掉的一个,那么落得的结果就是浪费子弹,甚至有给敌人送弹药的嫌疑。

所以一般来说,老兵只带5、6个弹夹,约170发子弹,就能应付一个小型战役,而且不会负重太多,给自己造成压力,就算自己的弹药射完,也会有后勤人员及时运来弹药补给,所以多带弹匣属于多此一举,怪不得老兵会笑新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