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于老青岛人来说,注定是一个与过去的时代告别的一年,当中山路天桥启动拆除,当青岛轮渡宣布停航,当焕然一新的里院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仿佛属于几代青岛人的城市记忆,正在一点点的和我们告别。

中山路老天桥的拆除工作仍在继续,在本月21日晚上,借助路灯以及探照灯的光亮,中山路人行天桥主桥体上的电车线网拆除正式开始。伴随着高车的轰鸣与金属零部件的碰撞声,桥体上的电车线网被顺利拆除,重新架设在旁边新架设的单臂梁上。

至此,中山路天桥与电车线网这对相伴34年的“老伙计”正式分离。中山路天桥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当我们都将关注度放在天桥上的时候,却忘了那一辆辆从中山路天桥下驶过的无轨电车。

要知道,这些电车已经陪伴了青岛人60多年,尽管现在很多人都不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几路无轨电车,承载着太多老青岛人的城市记忆。

电车2路、5路线是岛城最早建成的电车线路。1963年,从辽宁路华阳路路口站直通北岭站的线路架设完毕,,长只有5.36公里,即如今的5路电车线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后期的不断扩建,到1965年,5路电车线全部建成的时候,该线路已经由火车站延伸到了造纸厂,成为全长13.4公里的超长公交线路。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青岛电车迎来了飞速发展期。同时,岛城经济社会也快速发展,胜利桥周边工厂林立,印刷厂、国棉五厂、青岛造纸三厂等制造类企业很多。为了缓解工人上班及市民出行等问题,1981年,30路电车线架设完毕并通车,由胜利桥发往台东。至此,青岛拥有了2路、5路、30路三条无轨电车线路,线网全长31公里。

无轨电车具有牵引力大、营运成本低、噪音小、无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青岛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无轨电车曾是青岛市公交车辆的主要车型之一,

走过了60多年。60年间,2路、5路、30路等无轨电车,为岛城的公共交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见证了岛城城市框架的扩大,以及西部老城区曾经的繁华。

在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力,行驶在青岛街头的电车,似乎永远都是老旧的样子,其实到目前为止,青岛的无轨电车已经更新到了第七代了。

从2018年开始,公交集团开始陆续改造并引进新型双源无轨电车,

双电源无轨电车是可以分别使用线网电源驱动和使用自身配置的动力电池组驱动,具有良好的脱线行驶机动性能。在有线网的情况下,由线网供电,动力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在无电网区,由动力电池组供电。

可以说,时代在发展,青岛电车也在逐渐的进步。

但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的后浪们异常的凶猛,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无轨电车也引来了很多争议和讨论。

有的人觉得这些电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给后浪们让路;也有人觉得,这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是属于几代青岛人的独家记忆,必须要保留。

无论如何,目前这些电车还在正常运行,老兵不死,只剩凋零。怀旧的日子不多了,电车迷抓紧时间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