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死后,那个只出场一次的女人,却成了黛玉最牵挂的亲人

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按照父亲林如海的安排,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照顾她的奶娘王嬷嬷,还有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也是从小跟随黛玉的。

当时贾母看到这两个人,觉得雪雁年龄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年龄大,这两个人照顾黛玉,贾母担心黛玉不遂心省力,就把自己屋里的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使唤,这个鹦哥就是后来跟随黛玉的紫鹃。

紫鹃来到黛玉身边,取代了雪雁的位置,成了黛玉身边的首席大丫头。虽然如此,紫鹃却不能代表林家人,她的身份还是贾府的丫头。能代表林家人身份的,除了黛玉就是雪雁和王嬷嬷。这也是高鹗后续的后四十回中,宝玉娶亲,让雪雁搀扶宝钗的原因。

奇怪的是雪雁一直留在黛玉的身边,而那个只出场一次的奶娘王嬷嬷却不见了,从第三回之后,消失在前八十回中。

以明清时期乳母的地位高来看,黛玉的这位乳母王嬷嬷,也算是她除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亲人。康熙皇帝曾把照顾他长大的乳母称为“吾家老人",可见,在当时乳母的地位很高,从身份上来说相当于母亲。

黛玉六岁丧母,对乳母王嬷嬷的感情应该会更深一些。这也是林如海安排王嬷嬷和雪雁陪同黛玉进贾府的原因,一个是她的乳母,从小照顾她长大,一个是她的贴身丫环,自幼相随。

只是有些奇怪,以王嬷嬷的身份,她应该留在贾府陪伴黛玉,可原著前八十回中,除了第三回之外,这个身兼母亲身份的乳母王嬷嬷却消失不见了。

对作者曹雪芹安排王嬷嬷消失不见的原因,我曾拿迎春的乳母做例子分析过。当迎春出嫁后,她的乳母在孙家陪上几天,回来贾府给主子们汇报情况和请安。

一般小姐出嫁有陪房,很少有乳母相陪的,这也应该是作者安排王嬷嬷离开黛玉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更能渲染悲剧的效果,还有黛玉孤女的可怜身份。

如果王嬷嬷在林如海去世后,还陪在黛玉身边,至少黛玉还有一份温暖的依靠,有个可以诉说的亲人。作者这样安排,更是增添了黛玉的那种孤苦无依的悲戚。

黛玉曾两次进贾府,第二次进贾府,她失去了父亲林如海,成了彻底的孤儿。这一次进贾府,黛玉也不再是暂住,而变成了寄居。黛玉要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她那颗敏感的心,自然无处安放。

即便如此,黛玉此次来贾府,她的身份仍然是林家的女儿寄居在贾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嫁入贾府。按理说,这个时候黛玉身边更需要亲人的陪伴,尤其是父亲林如海去世后,黛玉身边除了雪雁外,最亲近的人就是自己的乳母王嬷嬷了。

可书中却找不到王嬷嬷的影子,说明在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后不久,这位林家的乳母就离开了贾家。王嬷嬷这次回去,猜测应该还是回到老东家林家,毕竟黛玉去贾府只是走亲戚,只是暂住,还会回来。

王嬷嬷是黛玉的乳母,她在林家还算是有身份的人,她的归宿应该还在林家。林如海去世后,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她的身份就不同了,不再是走亲串友,而是长期寄居贾府。

这个时候王嬷嬷可以不随黛玉进贾府,而是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林家,二是离开林家,回归自己的家庭。

倘若如此,在林如海去世之后,这位像母亲一样照顾黛玉长大的乳母王嬷嬷就与黛玉彻底分开,她也成了黛玉在贾府最牵挂的亲人。毕竟她给予黛玉的爱与贾母不同,身份上她虽不是母亲,在感情上却胜似母亲,她给予黛玉的爱是母亲般的那种关爱,而贾母给予黛玉的则是隔代的那种疼爱。

黛玉在贾府寄居,她知道这是外祖母家,是舅舅家,即便是宝玉的丫环不给她开门,她也觉得自己若在亲戚家闹起来,也没有意思,毕竟舅舅家不是自己的家。这就好比现在的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是一样的感觉,亲戚家再好也不如自己家好。

换句话来说,贾母再疼爱黛玉,黛玉在贾母面前,还是做不到像在母亲身边那样撒娇自在。有些话,黛玉或许更愿意和自己的乳母王嬷嬷说,而不敢在贾母面前提起,这就是区别。

比如康熙的乳母,在康熙年幼的时候一直照顾在身边,康熙对乳母的感情很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那样敬重。

书中虽然没有写黛玉与乳母王嬷嬷的感情,但从康熙对待乳母的那种感情来看,在母亲去世之后,从感情上来说,乳母也是黛玉比较亲近的人。尤其是父亲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在贾府最牵挂的亲人就应该是这位像母亲一样的乳母了。

可以说,在林如海去世之后,那个只出场一次的乳母王嬷嬷,就成了黛玉在贾府最牵挂的亲人。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参考著作: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