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我不是赵子龙,而是一味治病良药,清热除痰,治支气管炎、抗疟疾

常山,在今河北正定,这个地方或许很少人记住,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岳之一“北岳恒山”,恒者,常也,据说是为避汉文帝赵恒的讳而改名常山。但是要说到浑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今天我们要说的常山,却不是赵子龙,而是一种浑身是宝的植物“常山”,看来名山不光出风流人物,也孕育了数不尽的珍奇草木。

据说常山,最早可能是产自常山此地,故而得名,但李时珍在考查其名时也有凝惑,所以我也不能下结论,但有故事记录了关于常山名字的由来:

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这个和尚因为生活没着落,每天下山化缘讨饭吃。有一回,和尚得了疟疾,一到下午先发冷后发热,每天都会犯一阵。疟疾的滋味可真难受,穷和尚被折腾得身上无肉,皮包骨头,人形儿都变了。可是,每天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哪有银子去治病呢?他只好这么活受着。

一天,和尚又下山化缘,快晌午了,还没讨来一口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和尚心想,说什么也得弄点儿东西吃,否则下午一犯疟疾,肚子里没食怎么能撑得住?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讨。他来到一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讨饭的哪儿敢挑食啊!和尚饿得实在受不住了,一气之下吃了两碗。说来也怪,他吃了这种野草根子,一口也没吐。和尚吃饱了肚子,来到一个大草垛旁边,躺在那儿晒太阳,等着疟疾发作。谁想,直到太阳落山也没犯病,还感到浑身舒服多了。

几天过去,疟疾病都没发作。和尚以为病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长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一段日子,疟疾病就这么根除了。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人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一时间,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跑到破庙里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那就叫它“常山”吧。

常山,又称蜀漆、土常山、黄常山、白常山等,为虎耳草科常山属植物,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常生长在丘陵山坡或阴湿林中。中医认为:常山苦寒,以根入药,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支气管炎,为抗疟疾要药,嫩叶称“蜀漆”,亦供药用,蜀漆功能主治与常山略同,但作用稍差。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枝叶夏季采集,晒干。

关于常山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此常山不是赵子龙,而是一味治病良药,请您识别,若山上遇见,别当杂草。“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