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在成名作《三体》系列中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则,整套书也是围绕着这个理论展开的。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宇宙中,一旦某个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文明的打击。

如果把宇宙比喻成山的话,这有点像我们俗语里说的“一山难容二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基于两个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生存是第一需要,这无可厚非。进化论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两个目标:生存和繁衍。

在物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别的文明耗用了物质,就会减少我们可以消耗的物质。所以为了保证我们拥有足够多的赖以生存的物质,我们就要把潜在的竞争者消灭掉。

这个结论看上去很科学,但是太残酷了,让人不愿相信。那么真的是会这样吗?

这两个公理没有错,但是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并不一定会让其他文明的存在,构成对我们的竞争和威胁。

就像在一座硕大的仓库里,不管是一只老鼠,还是两只老鼠,它们都能吃一辈子。另外一只老鼠的存在,对原有的老鼠并不构成威胁。虽然物质总量是不变的,但这个总量足够大到不需要竞争。

如果把宇宙比作大粮仓的话,每一个文明比老鼠还要小,甚至连蚂蚁都赶不上。这种比例,完全不用担心别人跟我们抢资源。

即使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有文明对我们构成竞争。难道消灭对方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就拿我们地球上的事儿来说吧。有那么多的国家,每个国家按照大家都认可的规则行事,公平的竞争,合理的使用地球上的资源,就不会起冲突。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国家因为利益引发矛盾和争端,但是他们并不会急着大干一场,而是先进行演习,亮肌肉,展现军事实力,让对方知道我们是不好欺负的。能和平解决,最好就不要打。只要是开战,不管最终是输是赢,总会遭受一些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这种损失有可能还会很大。只有双方坐下来和平谈判,才是最小成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宇宙不是地球,地球上的人们可以交流沟通,而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否也能交流,展现善意,或者协商星际事务呢?

在《三体》中,罗辑给出了假设:不同的文明之间无法沟通,无法判断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但是,在后面的故事又推翻了这一点。三体人和地球人是完全可以交流的。漂亮能干的机器人智子,不就是三体人驻地球的大使吗?

其实,如果你能发现一个文明,就能有办法同他们交流。地球上不同语种的人,最初不都是无法交流的吗?后来通过长期的观察、聆听和体会,便学会了对方的语言。即使是跨越物种,我们在森林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动物。通过观察它们同伴之间的相处,我们也能知道哪些动作对它们来说是表示友好,哪些是挑衅。

所以,面对“黑暗森林”法则,我们不要悲观。它本来就是虚构出来,只是为了让小说好看。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法则。

对于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外星文明存在的我们,担心遭到外星文明的打击还为时尚早,有些杞人忧天了。

单选|你认同黑暗森林法则吗?

认同
不认同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