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与王导都任过宰相,一个在西汉,一个在西晋,从政的理念都是一个“放”字,核心是无为而治。所取得的结果是相反的,曹参“放”活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导“放”垮了东晋。原因是什么呢?

萧何死后,曹参接任宰相。萧何没有军功,但擅长治国理政、军需供应,被刘邦列为第一功臣。尤其是汉朝建立后,他在国家的具体治理上,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律例、政策,为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称其仅相当于萧何。

曹参对萧何制定的政策进行了调研,针对秦末战乱,人口减半,百业萧条,急需恢复元气,让百姓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等黄老政策。如鼓励生产,轻徭薄赋,恢复国力。对内采取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获得政局稳定;对外实施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曹参觉得政策符合实际需求,自己则隐身幕后,并没有标新立异瞎折腾,这也是“萧规曹随”一典的出处,他只是对官吏进行了必要的微调,让为民办实事者上,因此为国家和黎民换来了发展的空间。曹参表面上是最潇洒的宰相,却是在无为中实现了大作为。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首咏史诗中“王”,就是显赫一时的王导。他晚年曾感叹:“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王导采取是妥协政策,“放”的是任由门阀贵族胡作非为,目的是为了维持皇室与门阀以及门阀与门阀之间的政治平衡。虽然王导推行的侨居法,调解了南北士族在经济上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他带头与南方士族通婚,提倡南北士族联姻,从而促进了南北士族之间的融合,缓和了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东晋政权在江左的基石逐渐牢固起来。

但王导推行的“政务宽恕,事从简易”的宽政,本质上是为官吏贪污、豪强兼并提供方便,“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放”的是“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结果是百姓“不得保其产业”。无论哪个朝代,百姓最终的流离失所,就是这个朝代的终结之时。东晋门阀专政系统再强大,也避免不了自己的灭亡。

为民放水养鱼,与民休息,百姓得到实惠,汉初就得到稳定和发展,这是“萧规曹随”曹参得人心的地方。为门阀贵族大放方便之门,少数人的其乐融融,最终必将被大多数人的痛苦所唾弃、打翻,这是王导们应该想到的,“愦愦”中少不了这层意思。(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