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镇,大家最先想起的一定是诗情画意的江南,其实在四川,也有很多与你擦肩而过的绝美古镇,它们虽不为众所周知,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蜀中风情。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东南面的福宝古镇,风光旖旎,文化流长,是全国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镇,有着“非遗之谷”之称。

据《合江县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福宝古镇就有先民群居,唐宋时成为川盐入黔的必经之地,素有“盐马古道”之称。元末明初商旅增多,逐渐形成集市,初名“仙鹤场”。随着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运动,楚、粤、闽、赣等地民众相继迁居至此,到清乾隆年间已“积众数百家,可称巨镇”。

依山傍水的福宝古镇,由民居与“三宫八庙”等建筑组成,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最初时的格局。各种建筑结合地形,高低起伏,逐级为街,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美学,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山地建筑精华”、“四川最美古镇”,“四川100个最值得拍摄的地方”之一。

长约450米的回龙街,是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古街,也是当年最热闹的繁华地段。青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民居商铺建筑鳞次栉比。由于古镇依山傍水,建设也就地取材,雕花的木窗,柱子粗犷中透出轻巧与精致,似乎在向游人倾诉着岁月沧桑。

古镇内95%以上为明清穿斗结构建筑,它们大量采用“筑台”、“爬山”、“悬挑”、“吊脚”、“拖厢”、“梭厢”等营造手法,黑色轻薄的小青瓦屋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与白色高大的墙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如一曲凝固的音乐,充满着诗情画意,堪称中国最美的一片屋顶。

与其它古镇不同的是,福宝古镇因地势起伏不平,木结构建筑的框架不是隐藏在建筑之内,而是“筋骨外露”,一眼可见。这些木制框架将白色的墙体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块,形成川南山乡民居建筑最显著的特色,被誉为“四川民居活化石”。

福宝古镇在明末曾毁于大火,现存古建筑多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修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等“三宫八庙”为主的25处古建筑。它们布局合理,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基本保存完好,成为明清山地场镇建筑的实物见证。

沿着回龙街一直往前,登上陡长的石板路就来到古镇最高处的万寿宫。此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二年(1876年)遭火焚后重建。以前这里是地方官员发布政事的地方,故又俗称“布事场”。宫门前的石狮雕刻精美,极具生活化的造型在国内庙宇中十分罕见。

由于古镇地处川黔渝交界,交通不便,至今仍“藏在深闺人未识”,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始样貌。也正因如此,它也吸引了《狂》、《米》、《山风》、《傻儿司令》、《世纪人生》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到达方式:泸州汽车站有直发福宝古镇的班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