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对知识需求深化和消费意识的觉醒,以“轻知识”为产品的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融合网校教育、MOOC、直播知识付费等多种元素基础上,B2B2C在线教育平台成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而今在疫情催化下,在线教育市场结构或将发生变化,“停课不停学”政策直接打开中小学学生市场空间,其占比或将显著上升。在线教育的战略定位更胜以往,将受到更为市场广泛关注,风口正在开启,在线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8%,在整体教育产业中的占比约为11.0%,预计2019-2023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20.8%,增长势头保持稳健,到2023年,在线教育在整体教育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16.6%。

预计2023年K12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在线教育预计将在2020-2025年快速走向成熟。疫情加快在线教育的渗透速度,2023年将超过50%。#在线教育#

我国的在线教育行业最早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的网校业务。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普及,2010至2015年,在线教育迎来爆发时期,工具、平台、内容等各类模式出现。2017-2019年领跑的在线教育企业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头部玩家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教育”概念已被首次提及,旨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随着在线教育企业的增多和在线教育行业加速发展,2019年起教育部亦开始规范在线教育企业准入和行为,全面鼓励在线教育行业健康发展。

截至2020年3月,正保远程、51talk、跟谁学、新东方在线、流利说、尚德机构、有道等7家在线教育企业已顺利上市。

在线教育行业随着技术端的成熟、需求端的持续升级及资本的推动而逐步发展,各类模式从无到有,逐步演化迭代。

在线教育产业链可大致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包括师资支持、技术支持、工具开发、内容支持和平台搭建,中游包括分发推广和课程服务,下游主要是C端和B端用户。

从在线教育创业浪潮的发展过程来看,各类创业企业切入点不尽相同,有包括工具类产品、O2O平台类产品等,但在行业发展而不断淘汰的过程中留下来的优质创业机构普遍还是通过输出内容来进行变现,本质上也即B2C的卖课模式。

而从头部机构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大部分企业收入端相关数据例如招生人数、客单价、营收、现金收入等都处于健康状态,普遍增速较快。

当前阶段,从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到纯线上在线教育公司,加上陆续进入的互联网巨头,行业供给正在急速扩张,这是行业吸引力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行业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从入局到破局,期间核心需要跨越的要素是引流到留存,形成实际的转化和变现。

流量变现也即将前端的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获取收入的过程,也是在线教育企业规模化关键所在。

当前引流阶段,成本高企,但对于身在其中的在线教育机构而言,投入抢流是必须,因为只有获得了流量池,才有转化、留存、变现的基础。

在线教育的用户模型大致可以视为由获客、转化、留存和口碑传播四个环节组成的完整闭环,其中获客成本、付费用户转化率和付费用户留存率是决定在线教育平台稳健增长的关键指标。

在线教育的收入端基于量价拆分后,从收入的“量”端来看,付费学员数量主要来源于流量存量和增量的转化。从收入的“价”端来看,ARPU值的主要来源为课程学费,其次包括一些咨询、教材等服务收入。

在线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分析框架中,注册会员还包含低价入口班用户,付费用户特指正价班用户。导流而来的市场份额其实是伪市场份额,真实的市场份额在这基础上还需要叠加转化率、完课率和续报率等。

随着用户数的不断提升,在线模式的规模效应加强、企业边际成本下降,长期经营形成的口碑效应也将积淀成为企业的品牌价值,使得销售费用率降低。至此,在线教育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依次改善,最终实现盈利的扩张。

从在线教育创业浪潮的发展过程来看,大部分创业机构主要从免费的工具类产品和学习分享社区切入,利用免费的产品积累了巨大的流量用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将免费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目前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仍处于抢占学生和家长心智,争夺流量红利和市场份额的阶段。头部平台凭借资本、流量、教学资源和品牌优势有望加速做大规模,行业或逐渐向头部集中。

2018年来,国家针对在线教育政策方面扶持和整顿并重。在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师资、课程时长、课程内容等作出规范性要求,强调线上线下同等监管。从在线教育相关政策来看,近十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在线教育发展。在线教育势必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