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霏儿,图/网络。

2000多年过去了,人们大多不记得项梁是谁,但一定会对项羽有印象,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项羽这个名字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我们没有翻看历史书卷,也多多少少从他人口中听过项羽的诸多事迹。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3年,出生地在当时的楚国东北部的下相,大概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宿迁市郊区。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无巧也不成史,孩童时代的项羽并不知道的是,在离他不远的沛县,有一个已经成年的男人叫刘邦,20年后,他俩成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主角。

当然,令项羽和刘邦没想到的是,不远处的淮阴,有一个男人名叫韩信,这个人在楚汉相争的历史进程中,几乎左右了战局的走向,三个男人都有着纠缠不休的情义,相同点就是都是楚国人,幼时生活习惯大抵相同,讲着同一种语言。

因为战国割据厉害,很多国家之间争斗不休,刘邦所在的沛县按地界分的话,大概位于楚国和魏国交界处,在战国末年,楚国更强大,到刘邦的时代,沛县也属于楚地。

项羽可是货真价实的楚人,“楚国情节”也是一直萦绕在项羽心中难解难分的感情之一,项氏一族,和楚国的兴衰亡败紧密联系在一起,项家几代男儿都是楚国名将。

一、项羽

项羽的祖父是楚国超级名将项燕,作为名将之后,项羽的一生注定与众不同,项羽幼时就跟着叔父项梁,九岁那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60万进攻楚国,大破楚军,项燕也在这一战中丧命,楚王从此成了秦国的俘虏。

项羽慢慢长大,深得叔父项梁的喜欢,项梁也有意识地培养项羽,先是教项羽读书,可是项羽不是块读书的料,学了几天就不肯学,项梁又教他剑法,项羽勉强学了几日,又放弃了。

东不成西不就的项羽把项梁给惹恼了,没想到项羽的几句豪情壮语令他刮目相看,项羽是这么说的: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简单说就是,项羽不愿意读书写字,也不想只练练剑法,而是想学习当将领的本领。

听闻此言,项梁大惊侄子的志向,于是改教项羽兵法,项羽大喜,兴趣所致,苦学兵法,这为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基础。

二十几岁的项羽,身高八尺多,约现在1米9的身高,长得彪形大汉,力大无穷,能举起大鼎,渐渐在所居住地小有名气,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二、刘邦

相比项羽祖上的无限荣光,刘邦就有点不值一提了,刘邦的父亲甚至都没留下什么大名,后来统称“刘太公”,其母亲更是籍籍无名,被称为“刘媪”,用现代话说就是刘老头和刘大妈,只不过在皇族,尊称成分比较多而已。

刘邦本名刘季,因为刘邦排行老三,“季”就是老三,可以说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孩子名字按着排行取,没有任何讲究。但刘家不像后来的朱元璋那样是个赤贫户,刘太公家还是有几亩薄地,一家人只要勤劳肯干,大富大贵谈不上,吃饱肚子没问题。

可到了刘邦这儿,史上出名的懒汉一个,好吃懒做,不肯务农,刘邦长相上是有些与众不同,高鼻梁加上一副漂亮胡须,在一帮农民中称得上“美男子”,刘邦也正是仗着这份自信,更加讨厌田地里讨活口。

成年后的刘邦懒散成性,极少去地里干活,有闲工夫就找狐朋狗友喝酒聊天侃大山,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刘邦眼前,兜里没钱,如何花天酒地?不爱干农活,那就谋份能拿薪水的差事,解决生计问题。

好在刘邦自己圈子也不小,阴差阳错还真的谋得一份泗水亭长的差事,也算是步入公务员行列,虽然是个基层的职务,但好歹有份稳定的收入,关键是在这个岗位上,刘邦要与更过上流人士打交道,善于交际的刘邦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为自己后来起兵反秦奠定基础。

三、总结

项羽和刘邦,年纪相差24岁,同为楚国人,但是一个出身贵族,一个出身农民,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在项梁挑起抗秦大旗的时候,二人也曾亲密无间,共同进退,为攻入咸阳立下功劳。

后来,随着项羽的偏颇,自己志向也不够明确坚定,没有成就一番帝王霸业的大志,被刘邦抓住机会,两人在灭掉暴秦之后,掀起一场叱咤风云的楚汉争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