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月份的疫情,诸多车企为了获取更多的主动权,线上推广新车可谓迎难而上,这里就包含了2月24日以11.58万起售的吉利ICON。而按照官方的说法,截止3月底,累计订单量达到30627台,创造了现象级的热销盛况。

说实话,个人起初针对于吉利ICON也是别样的看好,其主要因素在于设定了极为科幻的外观和内饰布局,而从官方透露的产品配置来说,L2级自动驾驶系统、540度全影影像、适用于未来5G互联网的网联系统以及“CN95口罩级”的复合空调滤芯等,倒是塑造了充足的产品卖点!

不过,吉利ICON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问题,从3月份的2036辆、4月份的2565辆及5月份的3360辆,看似是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但是面对于3万有余的订单量(热销度),显然是一个不合格或者不符合心理预期的产品设定。

如果究其原因,个人倒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在于11.58万起售的定位上。整车尺寸4350/1810//1615mm,轴距为2640mm,仅是比吉利缤越稍微大了一圈,前者则定位于紧凑型SUV,后者则判定为小型SUV,事实上在空间实用上会让不少人感到有心理落差!

当然,核心问题在于缤越和ICON同为CMA平台架构下打造,除了造型和配置上有所区别之外,其所谓的“三大件”机械素质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前者由7.98万起售,后者由11.58万起售,两者3万有余的差额明显让吉利缤越更有诱惑力。

如果从产品设定上说,吉利ICON实则就是吉利缤越的高端衍生版,由于缤越承托不起1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那就直接换种方式(换壳)往上延伸。查阅功能配置就知道,吉利ICON要比缤越的顶配功能还要多一点点。

那么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让吉利ICON的销量萎靡不振?

掣肘于缤越的高性价,导致消费者理性消费之后明显觉得吉利ICON的溢价能力不够。而担当主力角色的吉利博越,自动挡版本恰好和ICON相重合,同等价位下想必人们还是会优先选择“可靠稳定且又经济实用”的博越。

两个层面,其一缤越和博越的掣肘导致吉利ICON很难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自身的份额。其二,吉利ICON还是高估了自身的溢价能力和低估了消费者的判定水准,产品价值不足!当然,花十几万买一辆三缸的国产普通车(还不是自主高端品牌),这要说出去似乎很容易被人笑话(毕竟三缸机不被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