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月份的疫情,諸多車企爲了獲取更多的主動權,線上推廣新車可謂迎難而上,這裏就包含了2月24日以11.58萬起售的吉利ICON。而按照官方的說法,截止3月底,累計訂單量達到30627臺,創造了現象級的熱銷盛況。

說實話,個人起初針對於吉利ICON也是別樣的看好,其主要因素在於設定了極爲科幻的外觀和內飾佈局,而從官方透露的產品配置來說,L2級自動駕駛系統、540度全影影像、適用於未來5G互聯網的網聯繫統以及“CN95口罩級”的複合空調濾芯等,倒是塑造了充足的產品賣點!

不過,吉利ICON的現狀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問題,從3月份的2036輛、4月份的2565輛及5月份的3360輛,看似是一個逐步遞增的過程,但是面對於3萬有餘的訂單量(熱銷度),顯然是一個不合格或者不符合心理預期的產品設定。

如果究其原因,個人倒覺得最主要的因素在於11.58萬起售的定位上。整車尺寸4350/1810//1615mm,軸距爲2640mm,僅是比吉利繽越稍微大了一圈,前者則定位於緊湊型SUV,後者則判定爲小型SUV,事實上在空間實用上會讓不少人感到有心理落差!

當然,核心問題在於繽越和ICON同爲CMA平臺架構下打造,除了造型和配置上有所區別之外,其所謂的“三大件”機械素質並沒有實質的改變。前者由7.98萬起售,後者由11.58萬起售,兩者3萬有餘的差額明顯讓吉利繽越更有誘惑力。

如果從產品設定上說,吉利ICON實則就是吉利繽越的高端衍生版,由於繽越承託不起10萬以上的價格區間,那就直接換種方式(換殼)往上延伸。查閱功能配置就知道,吉利ICON要比繽越的頂配功能還要多一點點。

那麼問題的核心是什麼讓吉利ICON的銷量萎靡不振?

掣肘於繽越的高性價,導致消費者理性消費之後明顯覺得吉利ICON的溢價能力不夠。而擔當主力角色的吉利博越,自動擋版本恰好和ICON相重合,同等價位下想必人們還是會優先選擇“可靠穩定且又經濟實用”的博越。

兩個層面,其一繽越和博越的掣肘導致吉利ICON很難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自身的份額。其二,吉利ICON還是高估了自身的溢價能力和低估了消費者的判定水準,產品價值不足!當然,花十幾萬買一輛三缸的國產普通車(還不是自主高端品牌),這要說出去似乎很容易被人笑話(畢竟三缸機不被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