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又登上了央视,每次天王在重大场合放声歌唱,总会令人想起另一位歌手,即同为四大天王之一的歌神,张学友。综艺场,极少看到张学友现身,刘德华曾在《鲁豫有约》中言道,四大天王若齐聚音综,或许只有张学友不愿意。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华语乐坛出现过无数的优秀歌者,但迄今为止真正的“歌神”只有两位:许冠杰和张学友。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三十年历练成不老传说,张学友纵使有着无数辉煌的成就,对待综艺的态度却始终保持着浅尝辄止的态度,先后拒绝过春晚、《好声音》导师席位及《歌手》邀约,这是为何?

在拒绝《歌手》之后,张学友曾在采访中道明原因:其一,比赛多算计,自己本是比赛出道,不想再次承受此等压力;其二,歌手比赛,评审不见得比歌手专业。两个因素,后者更为被听者看重,且常被拿来当作抨击综艺评委的利器。

张学友歌唱生涯迄今为止,参加的综艺确实不多,在他还上综艺的年头,又以颁奖演出和人物访谈为主。而当下的综艺场,即便是竞赛类的音综,名次也并非重头戏,而是被当作成名的跳板,所谓综艺,也不过是与歌手艺人相辅相成又互惠互利的“平台”罢了。

当然,张学友远离综艺,还不只是功成名就或不屑争斗,更多的,仍然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在他成为真的“歌神”之前,在那个星光璀璨的神仙年代,他所承受过的星路起伏,都教会了他在聚光灯下如何保持清醒,对年过半百的张学友而言,专注音乐便等于有了归属。

张学友首专《Smile》

从打工职员到签约歌手,张学友身份转变的时间点,不是他获得业余歌唱冠军的出道时刻,也不是发行首张专辑《Smile》的前夕,而是在《Smile》大卖三个月后。由于要担负家庭重任,在没有明确的前途之前,他选择继续坚守低收入但稳定的工作。这看似冷静的处理方式,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要支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计,断然放弃养家的工作,生活并没有给他这样选择的底气。

张学友影视形象(左)

《Smile》大卖近30万张,获得“白金唱片”的同时,张学友也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歌坛红人,还受邀参演了多部影视剧。然而,接下来发行的两张唱片却没能延续《Smile》的辉煌,数据也在逐年下降。及至88年的《昨夜梦魂中》,销售数字更是跌落谷底,仅有区区5万。

张国荣 谭咏麟

同样是在这两年中,张国荣和谭咏麟两大天王交相辉映,尤其是“谭张争霸”竞争最为激烈的87年,两人霸占了唱片销量排行榜,并几乎包揽了与音乐有关的所有奖项。张学友,也迎来了入行音乐以来的第一个人生低谷。

首张专辑风光无限,仅仅两年之隔,便已是物是人非,前后落差之大,深深困扰着张学友。令他惶恐的,不只是歌迷、唱片公司及媒体的集体冷落,还有对前途的安全感缺失。即将迎来而立之年,自己星途未卜,一直背在肩上的家庭重担,自然也没有能力继续承担。

刘德华 梅艳芳 张学友

在梅艳芳的生日派对上醉酒,是张学友状态下落后的缩影,多年后在访谈里谈及此事,他直言酗酒只因自己不想输。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与现实压力之下,喝酒成了他逃避的手段,没有能让他在歌坛站稳脚跟的真正代表作,之前大大小小的成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风即散。

四大天王

89年前后,谭咏麟和张国荣相继退出奖项之争与歌坛,张学友重又回到偶像养成中心。“四大天王”的崛起与许冠杰退隐之后的“歌神”继位,再加上《吻别》的一锤定音,张学友在华语歌坛的地位,才算是被彻底奠定。

从出道到低谷再到强势回归,短短数年之间,张学友经历了大起大落、遍尝了人间冷暖,也看到了始终捆绑着歌手艺人的销量、票房与流量的数据裹挟。而他最终也意识到,能让一个歌手长盛不衰的根本,永远都是自身的歌唱实力和过硬的音乐作品。

正所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后来,张学友的演唱会越来越多,荧幕上的形象塑造也越来越少,他活跃在综艺上的频率渐低,人们对他唱功和音乐的认可却始终未减。他反复拒绝着热门综艺和大型晚会的邀约,却坚持在热闹非凡的大众舞台之外,用歌声继续着“神的传说”。

这,便是张学友的心之所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