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回避,特斯拉CEO马斯克是科技君最喜欢的科技牛人。而这两天,他又开始“吹牛”了,而且吹得还有点大:可以跑160万公里、跑到报废都跑不烂的电动车电池;还有39分钟就能从纽约飞到上海的新一代客运航天飞船,而且环地球旅行只是它的副业,终极目标竟是实现火星飞行:只用3-4个月,从地球飞到火星。

今天(6月22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暂定于9月15日召开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和电池日活动。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预计将在“电池日”活动上公布其“百万英里”电池的细节。

科技君从多个信源了解并归纳了这种电池的特征:这种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采用新一代“单晶”NMC 532阴极和一种新的先进电解质,能让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续航里程达到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并使电池成本降低到100美元/千瓦时以下,该价格可以让电动汽车与燃油车达到同等价格。

如果这一技术能够成功落地,特斯拉电动车未来有望能够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0万公里,整车寿命比燃油车还长。

现阶段特斯拉车型所使用的电池寿命仅为50万公里左右。据传,“百万英里”电池是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将首先在中国推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中国推出一款采用新的成本更低、寿命更长电池的Model 3电动车,然后将在北美等其他市场推出。

如此看来,这个牛离实现并不遥远!那么,马斯克吹的另一个牛呢?

1

“星舰”环地球客运三年内将开启测试

伴随着纽约的日出,人们走向码头上的白色轮船。轮船随后向遥远海面上的太空港驶去。在太空港的发射台上,捆绑在巨型火箭上的宇宙飞船正在静静等待。乘客们登上飞船,火箭发射进入大气层。大约39分钟后,他们横跨了半个地球,来到了上海。

这是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在2017年提出的设想。

6月16日,SpaceX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海上作业工程师,帮助开发用于“星舰”的海上浮动太空港。环地球旅行只是“星舰”的副业,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载人前往火星。

有网友提出,“地球一小时交通圈”的说法,已经至少出现两年多了。

马斯克回答:“这次来真的。”

他还透露,“星舰”环地球客运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开始测试。

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说,SpaceX公司正考虑在三个发射点执行首次“星舰”任务——佛罗里达州的太空海岸、靠近博卡奇卡村的得克萨斯州设施以及SpaceX的海上平台。

目前看来,得克萨斯州似乎是海上太空港的首选。SpaceX招人的信息,在外界看来,说明“海上太空港”的想法已趋成熟。

2

“星舰”未来飞火星将只搭载100名乘客

按照SpaceX官网公布的数据,“星舰”长120米,直径为9米。马斯克曾在2017年公布“星舰”设计时说,内部客舱空间约为825立方米,比一架A380空客飞机要大一点。

飞往火星的旅程将持续3到4个月。因此,“星舰”飞火星时将只搭载100名乘客。考虑到A380一趟航班,乘客数量约在400人到615人左右,搭乘“星舰”飞往火星,每个乘客所拥有的空间相对宽敞。

▲" 星舰 " 进入火星大气层效果图

不过,环地球飞行可能就不那么舒服了。马斯克曾提议,环地球旅行的“星舰”将会搭载1000名乘客。美国新闻媒体网站Inverse描述说,乘客就像是沙丁鱼被装进巨大的罐头。每个乘客只有基本座位,而且飞船上没有厕所,不提供食物,甚至连机长都没有专属的驾驶舱。

“星舰”最高时速约为2.7万公里。马斯克曾形容说:“基本上是一颗洲际导弹。”

为什么挑在海上造太空港?

按照设想,“星舰”每次发射和回收时,它都可能产生震耳欲聋的音爆。因此,马斯克表示,海上太空港不会距离海岸线很近。“我们需要离得足够远,以免打扰人口稠密的地区。”

3

纽约飞上海39分钟票价1万美元

2019年11月,代号为“MK1”的原型机在压力测试中爆炸。今年2月,代号为“SN1”的原型机在类似的试验中被摧毁。今年3月,代号为“SN2”终于顺利通过压力测试。今年4月,后继者“SN3”又在燃油箱测试中突然倒塌。今年5月底,代号为“SN4”的原型机在引擎测试时发生爆炸,原因可能是燃油泄漏。

6月15日,SpaceX公司对最新原型机做了压力测试。这次测试的效果还不错,马斯克说:“油箱没有爆炸,只是在压力增加到7.6巴时泄漏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更优秀的不锈钢。我们正在开发自己的合金,以期更进一步。在爆炸前泄漏的结果并不坏。”

目前,只有一艘“星舰”原型机飞离地面。那是一艘单引擎飞船,名字叫“星虫”。该飞船在去年退役前进行了几次短暂的试飞。

▲原型机 " 星虫 "

美国空军的一项研究发现,火箭可以重复飞行使用约100次,而商用飞机最多可以飞行一万次。因此有媒体预测称,“星舰”票价可能将是飞机票的10倍。这样估算的话,从纽约到上海的39分钟飞行票价差不多是1万美元。

在短途旅行中,太空飞行的压力也令人生畏。在着陆和起飞期间,乘客反应将最为激烈。加减速可能导致严重“晕车”。马斯克曾解释说,旅行者会承受自身体重2到3倍的重力。人们是否愿意为了减少旅行时间而让自己身体承受这种巨大的失重感?

虽然飞行时间只有半小时,但考虑到安检,乘客上下火箭的时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另一个问题是太空辐射。在没有地球磁场和大气保护的外太空,或是近地轨道,辐射非常强。这些高能粒子难以阻挡,很大一部分能够穿透太空舱和宇航服。

▲" 星舰 " 飞行效果图

宇航员长期受专业训练,且身体素质过硬,但普通乘客能承受得了吗?

当然,科技君还是挺希望马斯克吹过的这个牛能实现,毕竟地球每次革命性的科技变革都是从吹牛开始的,不是吗?

作 者:挖挖机

编 辑:一 姝

图 源:网 络

欢迎关注科技十万加,该文还同步百家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微博、大鱼号、企鹅号、网易自媒体等平台上。

【科技十万加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盒区房的魔力:疫情期间她弃新房搬老房,就为吃得好从乌镇看“度小满” 需心怀敬畏才能大胆前行小鹿茶超越瑞幸速度内容与流量之后,丁香医生下一站在哪里?拼多多模式,山寨货克星!智联招聘员工倒卖简历,5元/份!《向往的生活》最受欢迎的嘉宾竟然是它!“996”,人们陷入“自愿加班”的伪命题新一代互联网钻石王老五出没,请注意!看看你的微信号值多少钱?还有微信群

《流浪地球》里哪些黑科技靠谱微信8年,曾经的对手都快死光了!马云成了酒吧老板,商界大佬退休后正确姿势是……罗振宇到底是时间的朋友,还是人们口中的骗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