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丰臣秀吉的“刀狩令”,其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真的很简单

自从日本进入丰臣秀吉时代后,他连续颁布了多项命令,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太阁检地和刀狩。通过检地,秀吉了解到日本的生产情况,虽然检地并非采取同一种方式,但通过最终结果他掌握了各大名的大体情况,对于统治日本起到了很好的帮助。而刀狩同样对于稳定统治有着极佳的帮助,但不少人对于刀狩有着错误认识,认为这是秀吉阻止平民晋升的方式,但这并非事实。

刀狩,意指收缴民间持有的武器,防止百姓利用武器发起暴动。这让不少人认为,丰臣秀吉意图通过收缴武器的方式,阻断有人向他一样以平民之身成为日本霸主。这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战国日本情况下的判断,刀狩的本意并非如此。

在日本未进入武士统治时代前,是由天皇及贵族统治时代,当时的武士同样属于被统治阶层。但在这种统治崩溃,武士转而成为统治者后,失去了贵族的保护,村落为了安全和利益而自行组建武装力量,这种武装力量逐步成为新武士,最终形成了以文官为主的“名主”,以及继续保留武力的“国人”。

名主虽然不以武力为主,但仍保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只是相比于国人而言,力量更为弱小,主要维护村庄的安全,同时也需要和其他村庄展开私斗。如果是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少都知道,村与村之间为了水、土地等资源展开械斗的几率极高,而在当时的日本,这种村斗其实经常发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发生冲突的可能自然经常出现。

对于拥有自有武装的村庄而言,自然占据极大优势,因此日本各村落都逐步形成相应的武装力量。单一村庄的武装自然不强,但如果这些村庄联合起来,就连专业武士都会感到胆寒,这种情况下发生暴动的可能性也就大幅增加。对于富裕的村庄,装备火枪等远程武器也并非难事。

1585年,丰臣秀吉攻打纪伊,他按照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的方式,同样一把火烧了当地主要的宗教力量根来寺和粉河寺,彻底将本愿寺力量驱逐。对于趁此机会发动暴动的当地势力,则是采取水淹方式,彻底将其击垮。

这件事并未就此结束,丰臣秀吉下令处死主要首脑共53人,借助这个机会,他收缴纪伊民间的武器,随后发布劝农令,并向当地农民发放务农工具,使得参与暴动的农民返回家乡安心务农,在很短的时间内,丰臣秀吉就得到了当地势力的支持。

不久后,在九州肥后同样发生大规模暴动,这次的人数高达15000人,其中只有800人左右的武士,其余全是农民。这次暴动迫使丰臣秀吉派遣大军前往镇压。根据之前在纪伊的经验,在平定暴动的一年后,也就是1588年,丰臣秀吉正式向全日本颁布刀狩令。

丰臣秀吉将上缴的武器全部溶解,之后作为佛寺的钉子,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享受到福报,当然这只是统治者的说法。不过,刀狩令并不意味着村落将所有武器上缴,他们仍保留了基本的自卫能力,主要应对野兽及流窜的强盗。

事实上,刀狩的目的在于减少甚至消除农民武装暴动,通过发放农耕用具以及劝农令,让农民安心种田。此外,丰臣政权的官员接受来自农民的诉讼,解决村落间发生的纠纷。这让农民开始回归平常生活,村落之间的械斗大幅减少,村落联合的可能性同样降低。

这是丰臣秀吉让战国时代转向和平的主要政策之一,绝非阻断向上的空间。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还是因为日本逐步进入和平年代,不再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战斗来达成政治目的,对于军人而言,进入和平年代后,战功将会逐步减少,这才是造成向上空间相比战国时代减少的主要原因。

刀狩的真实目的在于减少暴动,恢复农业生产,这是和平年代应有的景象。如何恢复全日本的生产,这才是丰臣秀吉要考虑的事情。向上的空间虽然减少,但从未消失,只是在缺少战功的情况下,想要快速升迁的渠道消失,反而需要通过治理地方慢慢爬升而已。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检地、刀狩这两个主要方式,辅以其它行政手段,使得日本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农业生产,绝非阻挡向上的空间。真正让平民向上之路减少的,反而是战乱终结。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要冒着随时都会死亡的风险选择向上,还是农妇、山泉、有点田,这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