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月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正增長 企業應收賬款持續高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儘管疫情對下游需求衝擊嚴重,但萍鄉鋼鐵在整個疫情期間都未停工,在經歷了一段庫存積壓、效益下滑之後,近期這家企業的利潤正在走出低谷。

“作爲流程性工業,高爐停產帶來的損失更大,二三月份工廠出現了明顯的滯銷和庫存積壓的情況,但五六月開始,隨着下游復工復產和基建的發力,利潤開始明顯回暖。”這家企業的一位負責人介紹。

這是中國工業企業利潤邊際改善的一個縮影。國家統計局6月2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經歷多月負增長之後,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5月實現了年內首次正增長,當月利潤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4.3%轉爲增長6.0%。但累計數據上,1-5月份利潤同比下降19.3%,降幅依然較大。

分析指出,隨着復工復產深入推進,生產經營秩序逐步恢復,成本上升壓力明顯緩解,在經歷暴跌之後,5月大幅反彈的油價也支撐了能源類企業的利潤改善,而工業品購進價格回落幅度明顯超過出廠價格回落幅度也增加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工業產成品庫存壓力也有所緩解,5月末,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比4月末回落1.6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比4月末減少0.8天。但受訪專家指出,在庫存下降的同時,要高度關注企業應收賬款的持續抬頭以及由此而來的“庫存變應收賬款”問題。

油價回升支撐上游利潤改善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轉爲增長6.0%。前5月實現利潤總額18434.9億元,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航燕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工業生產經營秩序逐步恢復,市場需求也開始回暖,前5月工業利潤降幅收窄在意料之中。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介紹,5月工業利潤轉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石油加工、電力、化工、鋼鐵行業利潤出現明顯改善。在成本壓力減緩、市場需求改善、相關扶持政策效果顯現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石油加工行業利潤由4月份全行業虧損218.0億元轉爲5月份盈利116.2億元,同比增長8.9%。5月份,電力行業利潤增長10.9%,4月份爲下降15.7%;化工行業利潤同比仍然下降,但降幅比4月份收窄19.7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利潤同比降幅收窄15.1個百分點。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工程師張亞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價格觸底回升和市場回暖是上述行業利潤改善的主要原因。

價格方面,國際油價在5月出現了大幅反彈,5月紐約原油期貨漲幅接近90%;鋼鐵價格同樣如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5月初發布的中國鋼鐵價格指數爲98.16,而到月末,這一數字提高了2.8個百分點。

市場方面,近期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復產,而基建投資等方面也有加快的跡象,這帶動了鋼鐵、石化等行業的市場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從累計數據上看,上述行業的利潤降幅仍非常明顯。1-5月份,三大門類中,採礦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3.6%,而製造業的降幅只有16.6%;同期,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下降75.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7.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3.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31.2%。

張亞麗認爲,從全年看,目前石油等能源價格仍然處於歷史低位;PPI同比增速仍在加速下滑,其中,5月化學工業PPI同比下降了9.3%,冶金行業PPI同比也下降4.6%。

不過,工業品購進價格回落幅度明顯超過出廠價格回落幅度,也促進了5月工業企業利潤的改善。

在張航燕看來,這反映的一個問題是,企業利潤好轉並非完全來自需求的明顯改善,也是上游出現更大幅度的利潤回落所致,是一種被動性的改善。

庫存壓力緩解

工業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在5月有所緩解。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爲84.29元,同比增加0.21元,增加額比4月份明顯減少1.00元。

張航燕認爲,疫情以來,工業企業一手抓復工復產,一手抓疫情防控,即便是在停工狀態下,廠房房租、員工工資等剛性成本未減,在沒有抵消項的同時,防疫成本成爲企業額外的成本;同時供應鏈、物流不暢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5月企業成本下降,一方面是企業基本完成復工復產,減少了產能閒置的成本,另一方面,隨着供應問題的解決,防疫物資成本也有所下降。”

張亞麗則表示,疫情以來,各地政府在減免稅費、降低租金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有利於抵消企業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隨着生產經營秩序的恢復,供應鏈的暢通,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也有所下降;此外,上游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低位運行也降低了中下游企業的成本。

另一個亮點是,工業產成品庫存壓力有所緩解。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長9.0%,增速比4月末回落1.6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爲20.9天,比4月末減少0.8天。

張航燕表示,儘管邊際有所改善,但當前庫存仍處於高位,未來要更加關注庫存變爲應收賬款的問題,“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確實很多企業的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但大量企業表示,應收賬款正在成爲一大難題,比如我調研的一家藥企近期的應收款就高達一個億,‘貨賣出去了,但錢收不回來’正在成爲一個普遍的現象。”

數據顯示,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5.13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爲58.8天,同比增加10.4天。

張航燕表示,這說明企業在經營中普遍面臨着資金流的壓力,部分地區存在“三角債”的問題。她建議各地政府針對這一問題作出更彈性化的政策安排。“比如,地方政府可以給企業一些信用擔保,對於存在到期賬款壓力的企業,一些地方可以出臺短期政策來幫助企業過橋;我們也建議,圍繞應收款做一些金融產品的創新。比如上述藥企的應收賬款能否做成抵押?現在應收賬款的債權抵押需要債權企業和債務企業都同意纔可以做,那麼多醫院有一家不同意就無法抵押。”

展望未來,張亞麗與張航燕均認爲,下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但近期國內外疫情的趨勢也爲工業企業效益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張航燕表示,相較於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表現要更好些,疫情持續之下,未來需要更加關注中小企業尤其是外向型小微企業的盈利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