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鞋子……这些我们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东西,每一类人群都有每一类人消费的习惯,以及固定金额。

一些家庭情况一般的人大多会选择平价衣物,或者某些时候也会购买几件相对比较贵的衣物。

而如果家里比较有钱,或者是自己比较有钱的人,那他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购买品牌衣物,也就是价格很贵的商品

在很多人眼里,贵的东西就是好的,品牌的东西就是有保障的。

毕竟有句老话说道“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不是所有价格高的东西,或者是品牌的东西都如我们想的一般质量好呢?

答案是:不一定。

杭州的李女士在上个月,也就是五月份,在杭州的一家CL门店购买了一双七千多块钱的鞋子,5月22号这双鞋子寄到了李女士的家里。

但当6月9号李女士穿着这双鞋从外边回到家时,她发现鞋子的脚后跟处破了。

于是李女士在微信上联系了店家,店家告知李女士一个公众号,让李女士自己去进行报修。

李女士认为可能是自己穿鞋的问题,才导致鞋子脚后跟破了。

可当第二天李女士再想穿这双鞋时,却发现破的不仅仅是脚后跟,鞋里边的脚掌和脚底处都有破了的地方。

李女士便再次联系店家,表示这双鞋肯定是存在质量问题,店家给出的回应是,鞋子没有质量问题,因为鞋是消耗品,所以只能保养。

还表示鞋子里边是涂银的,比较容易掉。可李女士表示买鞋时工作人员并未告知这个信息。

造成这样的结果,李女士只想要店家给换一双其他的鞋子,或者是把这双鞋退掉。

可品牌方表示这是正常磨损,只能进行修复。

最终在李女士的几次联系,以及第三方的调解之下,品牌方表示除了修鞋,还会额外送李女士一些小礼品。

对于这种结果,李女士当然是不接受,她表示自己会考虑给鞋子做质量鉴定,拿鉴定来说话。

这难道就是七千多块买了个糟心吗?

本来奔着品牌鞋的时尚,舒服,质量好,去购买的这双鞋,可如今这样看来,这七千多的鞋子,质量怕是还比不过几十块钱的鞋子耐穿啊。

我们平时买的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的鞋子,基本也是可以穿个一年半载的,总没有出现穿第二次就有坏掉的情况。

虽然说李女士买的这双鞋比较贵,七千多,但可能也是因为它使用了比较贵的材料,比如像鞋内部的涂银,这也是一个成本。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材料而忽略,或是影响了工艺,从而影响到了鞋子质量。

但拿这件事来看,关于品牌方表示鞋子不可退换,只能修复这个回应,站在品牌方一方看问题,这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被穿过的鞋子即使是被修复成原样,也是不可再二次包装卖出去的,这是在欺骗消费者。

如此一来,这双七千多块的鞋子就算是报废了,那就意味着品牌方白白损失了七千多块钱。这无疑是白扔钱,这种事情想必也没人会去做。

但是如果拿李女士一方,也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这店家的做法确实太不尽如人意。

这其实一看就应该鞋子质量的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哪一款鞋能够穿第二次就坏,而且还是在正常走路的情况之下。

对于涂银处坏了的地方,再进行修复还是很容易就坏,所以这将会是一个死循环。

因此其实店家表示修复鞋子这一举措,并非是恰当且最合理的一个解决办法。

或许因为设计师又或是制造商认为,有钱人衣物众多,并不会经常穿一件衣服或是一双鞋,才将这些价格贵的东西制造的比较金贵,言下之意也就是容易坏。

可能这也是店家不承认鞋子质量有问题的原因吧,但这也只是一个猜测,真相是如何,或许等李女士鉴定结果出来,一看便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喜欢去买一些品牌的,知名度高的商品,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买的质量,而非是这个品牌呢?

很多人为了光鲜亮丽,为了不输他人,为了不丢面子,而去选择大众认可的知名品牌。

但买之前质量看了吗,适合度看了吗?我想忽略的人很多。

并非是阻止大家去购买这些比较贵的品牌商品,毕竟贵必定有贵的道理,一个品牌如此受众也并非是无凭无据。

一个品牌的爆红也并非是一蹴而就,这其中一定有我们认可,有比得过其他商品的地方。

所以,在此只是劝告大家,不要被品牌二字蒙蔽了双眼,对一个品牌持有刻板效应。

要明白,我们买东西,买的是舒适,而非是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赋予我们的面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