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一些玉器具有很高的阳历,寓意深远

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一些玉器具有很高的阳历,寓意深远

继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自1978年起,山西临汾陶寺遗址考古正式开始,1983年,陶寺遗址清理了一批大型墓地,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更重要的是,自1999年以来,在陶寺遗址发现了大型城市遗址,规模近300万平方米,它是中原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之一,在当时占据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对恢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和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华文明探索工程”,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和良渚遗址被列为本项目的三大遗址。

通过对桃丝遗址的研究,专家发现,该遗址更符合真正早期文明出现的标志,青铜器及其铭文信息丰富,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陶寺遗址是尧帝的都城,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校正,其年龄约为公元前2500-1900年,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史无前例的城址、王陵、世界第一天文台、宏伟宫殿、独立储藏区、官方管理的手工业区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陶寺天文台,它位于襄汾县东北7公里处,它有4000多年的历史,比英国的“巨石阵”早400多年,小组在这里挖掘了13根半圆形和不规则的柱子,留下12个间距不等的缝隙,专家结合《姚店史记》记载,认为天文学在尧帝时代非常发达,并认为它可能是一座用来观察天象的建筑,专家们在两个回归年中观察和记录了77次,从寒冷、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到冬至,观察太阳的升降规律,最后确定这13个地球支柱确实是观测天文台的一部分,天文学现象。

在古代,除了观察季节外,天文台也是皇室统治的一部分,当君主掌握了天气和季节的规律时,他似乎有权与天空交谈,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该耕种,什么时候该献祭,这样人们就会遵守规则,专家利用桃四天香台遗址还原了4000年的古历,桃四天香台系统通过观测太阳的日出,将一个太阳年365天或366天分为20个季节,除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外,还有种植谷子、稻、豆的农耕时间、当地寒冷、温暖的气候变化节点和宗教节日,统治者通过控制天文官员的观察活动,控制农业,颁布了历法,全社会的经济命脉,桃四天文历是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细致的太阳历,也是我国今天24节气的直接来源。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陶寺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石刻和青铜器,而且出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玉器,有专家称桃丝文化是继良渚文明之后的又一个“玉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玉聪、玉圭、玉环、玉梳、玉刀、玉璧、玉兽脸、玉黄形坠、玉箍形器、五黄组合璧、绿松石管状珠等,其中包括一种具有遗址特色的玉——玉越,古代玉越一般是由不透明的玉制成的,玉月表面有一个大洞,一个小洞,小孔属于端孔,大孔属于后孔,它们都是单面钻,二里头文化和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玉越,但陶寺遗址中玉越数量较多,占目前出土玉的很大比例。

玉月既大又美,一种武器实际上不是一种武器,它是古代象征权力的锐器,相当于西方文明象征权力的实权杖,历史上上海除了玉越、铜越、金越外,几乎都是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场合,而不是战场上,陶寺遗址内宫殿、大型墓葬的出现,以及丰富的墓葬资料,清楚地表明当时社会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制度,大量玉器“越”的出现,是玉器彰显皇权的标志,是“越”等玉器的深刻内涵,从发掘结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少数贵族聚敛大量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向“国家”的边缘。

著名考古学家苏炳奇先生曾说:“桃四文化不仅达到了洪山文化晚期的高度,而且确立了它在当时各国的中心地位,它与古代历史上的尧舜时代相当,即最早的“中国”出现在秦前期的史书中,奠定了中国的基础,“虽然流传下来的Pre Qin史记不多,但却是中国文化源流的载体,历来是最著名的史料记载,各领域学者的研究,“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和尊”铭文,即“禹七斋在中国生活,并以此为生”和“中国”在先秦史料中屡次被提及,据苏炳奇先生考证,《先秦史记》中提到的最早的“中国”应该在陶寺遗址,因此它将成为“中华文明探索工程”的重点工程之1.

附陶寺遗址出土玉器照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