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BA复赛的第五天,全华班的山西男篮迎来了复赛的第三个对手,同为全华班的四川男篮。对阵双方自复赛以来,都经历了高开低走的局面。

四川在复赛的首场比赛中,虽然抢下了52篮板投进10记三分,但球队整体进攻乏力,最终以85:97不敌吉林败下阵来。第二场比赛中,面对同为全华班的天津男篮。四川男篮的袁堂文送出16记助攻5抢断的“基德式数据”盘活了全队进攻,以101:72大胜天津,取得复赛首胜。

山西男篮在复赛首战就遭遇到了本赛季一骑绝尘的广东男篮,从后卫线到锋线,再到内线,山西遭到了广东全方位的压制,最终实力不济以82:105惨败。第二场比赛中,山西男篮一度落后江苏10余分的情况下,第四节靠着王非祭出的“无中锋”阵容的快打旋风,在比赛末节实现逆转,以106:102惊险战胜了江苏男篮。

两队对位情况

两队都通过复赛以来的两场比赛,收获到了球队的首发控卫。山西提拔了张涵钧,四川则重用了袁堂文。在得分后卫的对位上,四川上的是小将莫蒙尘;山西上的是原帅。三号位上,四川是陈辰,山西用的是刘冠岑;四号位上,四川用的是李原宇,山西用的是任骏威;五号位上,袁振梁vs葛昭宝。不过,为了帮助球队拉开进攻空间,为原帅创造出优异的投射环境。王非每场比赛使用葛昭宝的时间都不超过20分钟。更多的时间里,王非在五号位上放的是闫鹏飞或者邢志强的“无中锋”战术。

“无中锋战术”激活原帅

山西男篮在失去了全队助攻核心的富兰克林后,以接球跳投为主的原帅在前两场比赛中,都会遭遇到重点盯防,无法获得无球空位的出手机会,对阵广东的1记三分到对阵江苏的2记三分,原帅个人的三分发挥都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原帅被盯防的问题,王非就在比赛中开始大量使用“无中锋”战术,来为原帅创造出手的机会。

“无中锋”战术是如何执行的呢?首先,王非在对阵四川比赛中的内线球员使用最多的三人是任骏威、邢志强以及闫鹏飞。这三人都具有篮下终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外线投射能力;且相对于五号位球员来说,三人具有更加出色的移动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无球掩护能力。

能力能外,还移动出色。王非利用球队的这一点优势,安排了大量的内线空切,反跑以及掩护的跑位,达到吸引防守为原帅创造投篮机会的目的。

而山西在扩大比分阶段的战术也是这样打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山西男篮“无中锋战术”的三种打法:

第一种,利用“无中锋”阵容出色的移动性,打反击三分。第二节比赛中,山西男篮利用“无中锋”阵容出色移动性,抢下进攻篮板后,发起快攻。快攻过程中,邢志强的空切篮下,以及刘冠岑在左侧的跑动,都吸引了四川大量的防守人。此时,原帅从右路快攻到45度三分线时,获得了空位机会。随后,接队友传球,稳稳将三分投进篮筐。

第二种,利用“无中锋”阵容的掩护能力,投空位三分。第三节比赛中,山西男篮的底线球战术。先是邢志强移动到右侧底角,牵制一名防守人;随后,张泽龙继续内切,再次搅动四川防守注意力。此时,原帅借助闫鹏飞的掩护,逗到右侧底角,接田桂森传球后,三分出手命中。

第三种,利用“无中锋”阵容的外线牵制能力,空切得分。第三节比赛中,阵地战进攻中。张泽龙和邢志强分别站在左右两侧底角,利用自己的外线投射能力,拉空篮下区域。随后,原帅借助任骏威在弧顶的掩护,空切篮下,完成得分。

同时,山西男篮还利用“无中锋”阵容演变出了多套进攻套路。但都是建立在内线球员能里能外的能力之上的。

总结

也正是靠着“无中锋”阵容,原帅在第三节打出了4投4中,独取11分的表现,帮助山西男篮建立起了20分的领先优势。进入第四节比赛后,山西男篮派上了球队替补,比赛进入练兵时刻。而“无中锋”战术也成为了山西男篮的取胜之匙。

不过,在无中锋大杀四方的同时,山西男篮也遭遇到了一个隐患性的问题,就是球队罚球线位置的中投质量太差了。

总共12次出手,只命中了2球。这样的命中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男篮破二三联防的能力。如果,罚球线失去了投射能力,那么对手大可以放弃对罚球线的防守,转而封堵篮下和紧盯外线三分。环环相扣之下,山西的进攻也势必会陷入到困境当中。所以,接下来山西男篮还是该好好研究研究,怎么把罚球线的中投也投进去,从而弥补球队进攻缺陷,进而提高球队的进攻效率。

文/魏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