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复赛的首日,全华班出战的辽宁男篮以82:91输给了北京男篮;今天,激活外援梅奥后的辽宁男篮再度以102:106输掉了比赛,输给的还是联赛倒数第三的广州男篮。

面对北京男篮时,辽宁就呈现出了两个软肋:

锋无力:锋线阵容的三分投射能力投射差:丛明晨三分5中1;贺天举三分2中0;刘志轩三分1中0;王华东三分1中0。锋线整体送出9次三分出手,仅仅命中1球。

无深度:替补阵容进攻能力差:整个替补阵容的得分能力也令人堪忧,替补阵容总共13次出手,只命中3球。

针对球队“锋无力”和“无深度”两个软肋,郭士强启用了梅奥。在面对广州时,用梅奥替换了丛明晨,排出了:郭艾伦、赵继伟、梅奥、贺天举和韩德君的首发阵容。将梅奥放到三号位,将丛明晨放到替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锋无力”和“无深度”两大软肋。结果,梅奥三分球10中3;球队的替补阵容相比于上一场打得更为糟糕,12投1中只拿到2分。球队最终以102:106输掉了比赛。

赛后,郭士强接受采访时谈到球队输球问题时,没有提及这两个问题。在他看来这场球输的原因在于防守。郭士强如是说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防守问题。今天,我们给对方的防守强度。防守让对方投进15个三分,还想赢球的话,还是很难的。所以,还是防守的问题。”

辽宁两连败后,郭士强又抛出防守输球的言论,瞬间引来球迷的炮轰:进攻没章法,替补表现差,防守再好有什么用?

防守之外,辽宁的进攻就真的没有问题吗?我们从辽宁与广州男篮的比赛复盘中,窥测一二。

“锋无力”和“无深度”,让辽宁攻防两端都广州所被压制

辽宁的主要攻击手是韩德君和郭艾伦,两人的得分方式不同,但得分区域都集中于篮下。被激活的外援梅奥在本场比赛中也未表现出优异的投射能力。最终,广州抓住了辽宁锋线不能投篮的弱点,在攻防两端完成了压制性的战术布置。

面对辽宁的进攻,广州在防守端采取了收缩内线的策略。面对广州收缩内线的防守策略,郭士强也尝试了多种进攻方式的组合,但都局限于韩德君和郭艾伦之间:

韩德君高位与郭艾伦打挡拆,广州收缩内线;韩德君高位持球策应,郭艾伦等人无球跑位,广州收缩内线;韩德君低位单打,吸引包夹,广州收缩内线。

总之,广州防守端就坚持一个原则:你外线投射不如我,我收缩内线。

在收缩内线巩固篮板的同时,广州还收获到了意外之喜,反击快攻。因为辽宁后卫和锋线不能在外线完成进攻,更多的选择攻框的进攻方式,使得广州的后卫球员获得了更好的下快攻机会。加上收缩篮下获得的篮板优势,广州多次利用这个机会打成防守反击,将比分逐渐扩大。

面对辽宁的防守,广州男篮进攻端调度有序

本场比赛,辽宁先后使用了人盯人防守、联防以及人盯人防守,但因为阵容缺乏深度,锋线球员储备不足,中锋上也仅韩德君一人。“锋无力”和“无深度”使得辽宁的任何一个防守战术都存在防守漏洞。所以,不管辽宁如何变化防守策略,广州的攻击点始终针对辽宁的中锋位置下手。

当韩德君在场时,广州便增加传球制造三分投射机会,打韩德君在篮下护框;

当韩德君不在场时,广州就利用挡拆内切,打击辽宁篮下护框不足。

总之,辽宁锋线上没有投射能力,被广州防守端针对;

篮下只有韩德君一个可以护框的中锋球员,造成防守漏洞,又被广州在进攻端所针对;“锋无力”和“无深度”使得辽宁在攻防两端被广州处处压制,最终输掉了比赛。

核心球员分析

本场比赛,辽宁队的郭艾伦拿到了32分2篮板3助攻2抢断1盖帽的全面数据;广州队的陈盈俊拿到29分6篮板8助攻1抢断的数据。郭艾伦以攻为主,带动球队进攻;陈盈俊以传为主,盘活全队进攻。两人比赛风格迥异,却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球队整体的进攻水平。

郭艾伦在这场比赛中一边要持球进攻承担球队核心进攻;一边还要负责防守广州的主力球员外援亨特,由此带来体力的巨大消耗。加之辽宁锋线没有投篮能力,广州男篮收缩防守,导致以突破为主的郭艾伦得分更加的困难,由此带来的体力消耗更加严重。由此导致比赛提前发力的郭艾伦在末节攻防效果大打折扣。

而陈盈俊出场41分钟,时间虽然多于郭艾伦,但受益于队友投射能力好,配合多,他在进攻遭遇到的包夹威胁就相应地降低了,打得就更加的轻松容易的同时,全队的进攻也被他的高球商所激活。最终拥有更好体力储备的陈盈俊在末节拿到14分,帮助广州抗住了辽宁的反击,赢下了比赛。

总结

总之,“锋无力”和“无深度”的问题,让郭艾伦的单打失去了空间优势;没有锋线的掩护,辽宁男篮的空切成功率没有了保障;没有锋线的空切,辽宁男篮失去了无球撕裂防线的优势;没有锋线的机动性防守,辽宁男篮的内线成为对手进攻的针对点。

总之,辽宁输球的根本原因在于,锋线投射不足和阵容缺乏深度的两个软肋,使得郭士强的变阵始终存在漏洞,被对手所针对,最终输掉了比赛。

文/魏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