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爱我!”

这或许是一代雄主朱棣在人生最后时刻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公元1424年8月12日,一代雄主朱棣在北征蒙古的路上病入膏肓。到了榆木川,朱棣在极度的病痛中对左右狂呼着“夏原吉”。而此时这个夏原吉,却早已被朱棣押入死牢,等候发落。

那么,夏原吉为何会被朱棣判处死刑,而朱棣临终时为何一定要将其释放呢?

夏原吉,字维喆,是德兴人。他早年失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赡养母亲。他的孝心和勤恳感动了乡亲们。因此在洪武年间,他在乡亲们推举下,进入南京的太学就读,并在禁中实习撰写皇帝的诰命。

当时在禁中实行的们大多很年轻,因此只要主官不在场,他们就会交头接耳,相互打闹嬉戏。一次,朱元璋心血来潮,扮个“教导主任”对这些年轻的后生们来此突然袭击。到了禁中,他发现太学生果然在禁中闹成一团,说话的、打架的、看闲书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然而唯独只有夏原吉,他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伏在案头写公文。看到,朱元璋微笑着点点头,并吩咐左右,立即将夏元吉提拔为户部主事。

夏原吉所在的户部,主管天下户籍、田地和税收,工作繁琐而枯燥。然而年轻的夏原吉却有一种别样的理财天赋,任何棘手问题在他手上,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个郎中姓刘,非常嫉妒夏原吉的才能。有一次,户部尚书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朱元璋原本想宽宥他们。结果郁新像是吃了豹子胆一样,坚持不许。

然而强势的朱元璋哪容得下臣下说个“不”字,于是他杀气腾腾地对郁新说:“谁教你的?”郁新见皇帝震怒,吓得魂不附体,于是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朱元璋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

而刘郎中见此机会,于是参了夏原吉一本:“教尚书的不是书算生,而是夏原吉。”然而朱元璋深信夏原吉不会这么做,于是他震怒道:“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

之后,夏原吉一路官运亨通,在建文帝时期担任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副部长。靖难之变中,朱棣用三年时间打败了建文帝,攻占了南京。

大兵入城后,南京一片混乱,人人自危,唯独只有夏原吉仍待在户部算账。而兵部尚书茹常认为这是向新主子效忠的绝好机会,于是他提着一把刀,制服了夏原吉,并将他押到朱棣面前。

朱棣见了夏原吉,凶狠地说:“你好像也是蛊惑我侄儿,助纣为虐的奸臣吧!你应该凌迟!”

面对杀人不眨眼的朱棣,夏原吉却面不改色地说:

“君上殉难,臣子理当死节,只是请殿下容臣三天。”

“留他三天的命?这个夏原吉到底想干嘛?”朱棣倒来了兴趣:“你用三天时间,想干嘛?”

夏原吉回答::

“户部尚有账目未点算完毕,此事关乎黎民生计,请容臣三天内做完,再随先君赴死。

朱棣一听,竟颇为感动,如此恪尽职守的臣子,不多啦!于是朱棣给夏原吉松了绑,仍然他官复原职。

永乐年间,好大喜功的朱棣大肆兴作,财政开支犹如天文数字一般。他兴军八 十万讨伐安南 ,派郑和七下西洋 ,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富。然而夏原吉总能量入为出,妥当地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夏原吉本着民本思想,精心计算,尽量减轻民众负担。

有时候,同事们找到夏原吉,想让他多拨点款项。但是夏原吉却咬紧牙关,任凭别人好说歹说,绝不多给一个子。有时候,夏原吉甚至连朱棣的面子也不给,差点惹上了杀身大祸。

朱棣一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蒙古。为了征服瓦剌和鞑靼,朱棣曾5次率领50万大军讨伐敌军。公元1424年,朱棣准备第五次发动犁庭扫穴的战役。然而夏原吉却认为,如今大军屡出,安南叛乱不绝,而蒙古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威胁,因此不应出兵。

因此,朱棣找他拨军费,夏原吉却坚决不肯给。一怒之下,朱棣将夏原吉叫来臭骂一顿。然而夏原吉却面不改色地说:“这几年都师出无功,而军马和储粮都损失颇大,因此我建议派个将领出征即可,陛下无需亲征。”

夏原吉所说的“师出无功”,深深刺激了朱棣。因此,朱棣前四次亲征,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给蒙古人以致命打击。往往大军刚到,蒙古人就跑掉了。震怒之下,朱棣将夏原吉抓进了监狱,并派人抄了他的家。谁知夏原吉家根本就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抄着。

夏原吉下死牢后,朱棣便带兵出征了。结果在这次征讨中,蒙古人又像往常一样逃得无影无踪。劳师远征,却连一个蒙古人也没看到。而朱棣的健康也在这次征讨中彻底垮了。在弥留之际,朱棣想起了夏原吉的话,感到万分后悔。因此他在昏迷中,才会对左右大喊:

“夏原吉爱我!”

太子朱高炽听闻此事后,哭着冲向死牢,向夏原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知了朱棣的遗言。听完后,夏原吉伏在地上号啕大哭。

之后,明仁宗朱高炽将夏原吉放出监狱,并让继续担任财政一把手。在他的治理下,原本空虚的国库迅速充盈了起来,国家经济恢复了繁荣。1430年,历事五朝皇帝的夏原吉去世,享年65岁。虽然他去世了,却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大明帝国,“仁宣之治”的基础也由他奠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