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一职,始创于战国之时,当时的秦、齐两大国的官职中,都设有此官,原本只是掌管文书兼朝政奏章的小官,又被称之为“掌书”。

直到秦代历二世而亡,刘邦建立了汉室江山,绵延至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之时,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向匈奴开战,对内则改革吏治,为了大权独揽便建立了以侍中、尚书为首的“内朝”。

汉武帝之时,外朝的三公九卿成了皇帝个人的橡皮图章,军政大事皆由内廷和皇帝商量而出,外朝的官员大多数只负责执行而已。

尚书一职,便是从这时候起,开始逐渐独揽大权,到了东汉之时,中兴汉室的光武帝为了削弱外朝官员的权力,正式成立了“尚书台”。

从此以后,尚书一职权势熏天,成为了汉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历史中,仅次于皇帝的朝廷官员首脑,甚至在很多时候,尚书一职皆由权臣领职,比之皇帝的权威有过之而无不及。

譬如汉代时期大权独揽的霍光、曹操,曹魏之时的曹爽、司马懿等权臣都曾录尚书事、领尚书事的头衔,就连蜀汉的诸葛亮、蒋琬、姜维也都不能免俗。

隋朝建立后,尚书的权势开始被皇帝削弱,成为部门长官的代称,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尚书”一职才正式宣告结束。

在今天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有着一座福建全省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庞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建筑群的主人恰恰曾是担任过尚书一职的李春烨。

李春烨,明朝熹宗天启年间任朝廷兵部尚书、少保、太子太保三个职务,他十六岁之时便考中秀才,然而此后却考场失意、大器晚成,直到三十六岁才考中举人,又过了十年,于明朝万历年间以46岁的高龄高中进士。

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民间对他的评价有句俗语“大起大落十年间”,李春烨考取进士后,在官场如鱼得水,十年之间犹如坐了喷射火箭,连连高升。

其他人一辈子都未必走完的官场路程,他在十年间便从一个科场进士升迁至兵部尚书加少保、太子太保的职衔。

那么他为何引起了如此之多的非议呢?原来在李春烨飞黄腾达之时,正是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当政之时,熹宗沉迷于玩乐,将朝廷一切事务全权交给了大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以一个区区刑余阉人之身,大权独揽,穷奢极欲,即使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在他掌权下的明朝统治,都是黑暗、腐败、恐怖的代名词。

魏忠贤在当时权势滔天,残害忠良,并且命令各地为他建造“生祠”,更有甚者,彼时的国子监为了逢迎他的变态欲望,竟然将他和孔子相提并论。

“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

“复重光之圣学,其功不在孟子下。”

国子监的一位监生,为了加官进爵,对魏忠贤溜须拍马,极尽能事,建议在国子监建立属于魏忠贤的生祠,其语态读之,简直令人作呕。

而李春烨却在明朝风雨飘摇之际,在阉党大肆屠杀忠良之时,官职不降反升,做到了兵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今日国防部长一职,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否和阉党私相勾结。

他在泰宁建造的占地五千余平方米的尚书第豪宅,便是在天启年间落成,而此时距离他正式入朝为官不过数载而已,耗资庞大建造资金,李春烨又是从何得来的呢?

明熹宗死后,崇祯皇帝即位,不久便开始清除朝廷中的阉宦,魏忠贤被发配至凤阳看守朱氏皇朝祖陵,不久后崇祯又下诏,将其逮捕归京。

魏忠贤在听闻诏令后,于途中自缢身亡,一代权奸,就此陨落,命丧黄泉,留下了千古骂名。

李春烨在魏忠贤掌权之时,官运亨通,这便成了众多官员攻击他的原因,在崇祯皇帝颁布的《钦定逆案》中,将阉党中人定罪八等,他位于第七等——“结交近侍又次等”。

当年的兵部尚书,就这样被贬为民,论刑三年,好在他家大业大,最终花钱消灾,不仅平安度过余生,更让人惊奇的是,在那样的疾风骤雨之下,他营造的尚书第,竟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如今,站在恢弘磅礴的尚书第古建筑群之前,看着那雕刻精美的墙壁、庞大的院落、刻着“柱国少保”的匾额,不由得一阵唏嘘。

刀光剑影的历史已经远去,唯有这一栋“尚书第”,还在默默的观望着春夏秋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