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临小升初,学区内学校实在不怎么样,为了孩子教育,找亲朋好友托关系,上下打点,一定要把孩子送入名校,这是许多家长的不懈追求。眼见着名校的门槛越来越高,为了孩子的前途,咬咬牙,一定要挤进名校。

不可否认,名校的师资力量、升学率、学习氛围等软硬件条件都好于一般学校,但是,这些因素与孩子教育有多少助益?事就怕细想,咱一一分析。

1、名校到底意味着什么

名校的名头是怎么来的?是老师教得好?还是生源好?如果是生源好的因素占比较大,那么孩子本身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一般学校里也会有学习很优秀的孩子。如果是老师教得好的因素占比较大,那么没有孩子的主动配合,教得好的因素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反过来说,一般学校的老师再普通,知识水平也比孩子高,只要家长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一旦与孩子在课堂上有了眼神交流,教学相长的效果将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只能作凤尾。如果孩子进了名校,很可能泯然于众人,根本坐不到前排,即使课堂上没听懂,也可能因为前排学生与老师的一个“我懂了”的眼神,老师不再重复讲授了。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名校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完全是将孩子的自主学习寄希望于环境的影响下,假设孩子处在一个不需要学习也可以拿到高分的环境中,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了?学习不是去学校和尚撞钟式的上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越是名校,分数导向的唯一性就越强。作为家长,是否认同分数是教育的唯一性指标,这点是一个家长教育观的根本问题,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教育后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可能是唯一倾心对待孩子的老师,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开阔的自留地。

2、教育自留地的必要性

在这片自留地里,家长与孩子是朋友,是人格尊严平等的人,在互动交流中孩子获得知识,好奇未知,萌发兴趣,感受爱与尊重,健康品格得以养成。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没有试卷和分数,没有机械记忆,有的是言传身教,主动思考,共同探索。自留地是真正的教育之地,至于教育后果是否与家长预期相符,取决于家长的引导,而非善于模仿的孩子。

令人惋惜的是,这片自留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就慢慢消失了,小学三年级之后,几乎消失殆尽。家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逐渐退出了孩子教育,将自己降到次要位置,和孩子讲话老三句:饭吃了没?作业完成了没?考试分数怎么样?这不叫教育,这叫催债,有没有人乐意被催债?绝对没有。

孩子远比大人敏感,当孩子发现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不能帮助自己提高考试分数,反而可能挤占作业时间;当孩子发现爱与尊重的份量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当孩子的兴趣由大人们霸道指定;孩子们就会发挥取悦的天生本能,想方设法迎合家长和老师的需求,就像小时候赢得家长的笑脸和鼓励一样,努力提高分数而不是获得真知。

3、学习到底是痛苦还是快乐?

疫情期间,有机会跟着孩子听老师讲了几堂课,结果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的教学都存在着教愚的问题,校内教学方法就两条,反复记、大量做;校外教学方法就两条,划题型,背技巧;这样以来,孩子要么失去学习兴趣,要么习惯投机取巧,思维完全失去了活力,学习哪里还有乐趣可言。最让人无语的是,竟然有人大谈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痛苦的,这样的人根本不懂教育,只会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真正的学习如同谈恋爱,离不开努力,但这种努力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只要对方有足够吸引力,追求的过程再费周章也是愉快的,哪来痛苦一说!如果对方没有什么吸引力,却被家长逼迫必须成双结对,孩子一旦未能承受压力,发生意外,或逃离或自裁,还会引来抗压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的恶毒评论,这都是杀人不见血,没有人性的话。

老师和家长的职责在于向孩子展示知识的美,语文有语言美,数学有逻辑美,英语有语感美,要说教育最大的挑战,就是展示美的能力。如果说一个孩子学习有主动性,那么一定是他发现了学习的美,他乐于为追求美而付出,这种付出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求知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习是痛苦的,那么强迫孩子感受痛苦,这不是神经病是什么?

当然,在分数唯一论导向下,教学算不上教育,最多算是技能培训,语文有套路没思路,数学有公式没证明,英语有死记没生动,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却因为与标准答案不同而无法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事不过三,孩子必然选择放弃思考,瞄准标准化答案,强迫自己思路往上靠,谁敢说这是教育?如果这是教育,那么就不要奇怪为什么搞不了芯片、操作系统、飞机发动机……

换个角度,如果这个世界是丑陋的,没有美的,哪人有什么理由呆在这里呢?如果人无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享受美,那么人以什么理由和勇气存在呢?

4、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分数的背后,是标准化答案,是主课与副课的划分,是体育课让位主课的共识,毕竟分数第一,那么分数于孩子而言,只是委屈自己,哄得各方面开心的工具,至于孩子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荒废了主动思考的能力,甚至开始觉得人生无趣如此,这些都不意外,换作是大人也难以面对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会如此逼迫孩子,他们懂得一个孩子的灵魂有多么宝贵,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那些真正有爱心的家长会为孩子撑起一道防火墙,保护孩子免遭分数唯一论的污染。

知识是死的,知识是结果,知识是正确的答案,学习知识并不是记住结果和已知的答案,而是通过逻辑思考、不断试错,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一个答案之所以正确,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正确,而是经过多次试错才得以证明它的正确。学习过程如同探索寻宝,走过多条错路方知哪条是对的。一个试错过8次的学生,相比于试错过7次的学生,必然懂得更多一些。失败是成功之母,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学习是充满探索乐趣的事情,然而,一些自己都不学习,不懂教育是什么的人,向学生们贩卖死的知识,教学生们以记忆力比拼为荣,真的蠢得让人无语。学习是思维运动,不是比拼记忆力的体力活,体力活干久了,人会变得像骡子一样。那些试图将孩子们变得又笨又蠢的教育,还是远离为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