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黄光裕出狱”题材说起

【缘木求鱼】

对资本市场以及众多的市场中人而言,在投资逻辑的选择及分辨上,显然需要更普遍的自觉。

木木

6月28日,中关村、*ST美讯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6月24日晚间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京法网事’获悉,2020年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报请,依法裁定对黄光裕先生(注:两公司实控人)予以假释”。

6月29日——端午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稍作挣扎后,随即双双跌停。如果从5月29日同时发动上涨攻势到6月24日、29日分别创出阶段高点计算,前者股价上涨了33.9%,后者股价上涨了57.8%。同期,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国美零售国美金融科技,前者股价实现了79.2%的涨幅,后者的涨幅则更夸张,达到154.7%。

这两年,“黄光裕出狱”成了一个题材,动不动就被人热炒一下。这一次,黄光裕真的出狱了。虽然公告一出,国美概念股的股价齐刷刷“见光死”,但如果炒作的基础逻辑没问题的话,“国美系”股票的股价,应该还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那么,这个基础逻辑真的一点问题没有吗?恐怕未必,这样的投资逻辑,经不住推敲。

虽然搞砸一件事、做垮一家企业、瓦解一个系统或组织,往往只需一个人就够了,但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使一家企业健康成长或者完善一个系统、组织并使之有足够的生命力,仅凭一人之力肯定不行。资本市场以及市场中人,多次炒作并亢奋于黄光裕的“归来”,就暴露了投资认知的缺陷,也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回首观察黄光裕——或者说国美——的成功,虽然黄光裕个人的能动性在整个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个成功,首先是带了特定时代鲜明特点的成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黄光裕适时的动作,很好地匹配了这个历史背景和环境,于是造就了个人和国美的成功。

历史人物都有局限性,黄光裕也不例外。

2008年——黄光裕入狱前,经过连续多个资本市场“大手笔”的加持,无论是黄光裕还是国美,都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但是,人世间的一切顶峰,既是过往努力的自然标识,也很可能成为未来前途的宿命性负担。当黄光裕在“线下”专心做存量整合,并为连续取得的进展而踌躇满志之时,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新业态,自2000年前后启程,已经持续“奔袭”了七八年时间了。单就这种不同的商业选择而言,2008年的黄光裕和国美,已经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自己的历史宿命。

单就这种历史选择而言,黄光裕与众多热望其归来者的预期,恐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的产生,当然不关黄光裕的事,而是这些热望者的思路出了问题。虽然为许多人在灵魂深处抵触,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神”,即使“股神”巴菲特,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会经常犯错;只循了这个简单逻辑,黄光裕会犯错,就没什么可奇怪的。因此,那些热盼黄光裕归来并预判国美系将如何如何的投资者,投资逻辑显然是不理性、不成熟的。

足以说明这个道理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即使强势如董明珠,进入一个新业态,也绝非能随随便便就复制自己的历史模式,无论是做手机,还是做新能源汽车,要想成功,显然都没那么容易,需要多种条件恰到好处地综合发力。就此而言,黄光裕归来,需要他认真面对的东西还很多,外人无需置喙、也很难置喙,但对资本市场以及众多的市场中人而言,在投资逻辑的选择及分辨上,显然需要更普遍的自觉,否则,大到市场的健康发展,小到自己的资金损益,都会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