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攤經濟火了,很多人開始扎堆擺攤。

地攤經濟這個詞,聽起來很新鮮,但其實咱們的祖先,早就將地攤經濟玩的賊6。

就拿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宋朝來說,擺攤是很多人養家餬口的正經職業

01宋朝地攤經濟有多火熱

宋朝城市沒有坊市制度、沒有宵禁,農村戶口的老百姓也可以進城賣貨,政府還專門搞了街道司,管理街上小商小販,只要在規定的地方擺攤,政府是允許的。但後來失控了,於是官府開始收取“佔道經營費”。不得不說,宋朝的地攤經濟真的很火爆。

宋朝政府對於地攤經濟是鼓勵的,不僅稅收不重,遇到自然災害的年份時,還會減輕稅收。

宋朝統治者深知地攤經濟的好處,它可以吸收龐大的農業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還能多一項稅收。何樂而不爲呢?

曾經有個地方官想要從這些擺攤的小商販身上多薅一些羊毛,於是寫奏摺給趙光義,說要增加一點賦稅,趙光義直接在奏摺上批覆“徒枕民爾,可仍其舊”。意思就是,你這麼做就是在欺負老百姓,以前的稅收制度是什麼樣,就按以前的制度去執行,不準增加任何額外的稅收。

在官方的支持下,宋朝的地攤經濟很火爆。甚至有時候火爆到不得不佔道經營,誇張到皇帝出行時,皇帝的儀仗都擺不開,“其侍從及百司官屬,下至廝役,皆雜行道中”。大家一看皇帝被堵了,都湊過來看熱鬧,場面更加混亂,“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對此,皇帝也很無奈,木有辦法呀。而這個倒黴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

▲《清明上河圖》裏賣水果的攤販

這種熱鬧的地攤經濟,從白天到黑夜,一直都不停歇,也造成了宋朝獨特的夜市。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趁朝賣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說的就是小商販五更開始就上崗叫賣。

《夢梁錄》裏記載,“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冬天的夜晚雖然賊冷,但還是有人在夜市賣東西。

《鐵圍山叢談》中也記載:“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這纔是真正的不夜城啊。

02在宋朝擺攤掙錢嗎?

《水滸傳》裏的武大郎,是在宋朝賣燒餅的,差不多也是個擺攤的小商販。雖然是個小商販,但他卻靠着平時賣燒餅,娶了貌美的潘金蓮,還讓潘金蓮住着有閣樓的小複式,在家裏做着家庭主婦。要說武大郎還是在那種十八線小縣城賣的燒餅,收入自然是比不上在京城裏的商販的。由此可見,當時擺攤還是挺掙錢的。

宋朝洪邁的《夷堅志·支癸志》記載:饒州市販細民魯四公,煮豬羊血爲羹售人,以養妻子,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

這個叫做魯四公的雖然沒有發大財,但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

同樣的,《夷堅志》記載了一個叫做王良佐的小商販“居臨安觀橋下,初爲細民,負擔販油。後家道小康,啓肆於門,稱王五郎”。意思就是,有個叫做王良佐的人,通過販油,步入小康,人送外號王五郎。

還有個叫做吳十郎的男人“吳十郎者,淳熙初,避荒,挈家渡江,初以織草履自給,漸至賣油,才數歲,殆且鉅萬”。同樣也是從底層小攤販做起,逐漸做大做強,成爲百萬富翁。

所以,在宋朝只要你有足夠的商業頭腦,擺攤也能發家致富。

03宋朝擺攤都賣什麼?

宋朝擺攤,大家都在賣什麼?

其實和現在差不多,除了沒有電子產品相關的外,他們賣的東西和我們現在小商販賣的東西很類似。

《東京夢華錄》裏說,東京城的宅舍宮院之前,每日都有小經紀(宋人對小商販的稱呼)“就門賣羊肉、頭肚、腰子、白腸、鶉兔、魚蝦、退毛雞鴨、蛤蜊、螃蟹、辣熝、香藥果子”,或者“博賣冠梳、領抹、頭面、衣着、動使(日用器具)、銅鐵、器皿、衣箱、磁器之類”。

還有一些小商販走街串巷,用“鼓樂”吸引“小兒婦女觀看”,叫賣一些糖果。東京城內的“后街或閒空處”,則“團轉蓋局屋,向背聚居,謂之‘院子’,皆小民居止,每日賣蒸梨棗、黃糕麋、宿蒸餅、發牙豆之類”。

另一本書裏記載大家賣的東西則是更現代。

《武林舊事》說小經紀們賣的東西有一百七十八種,其中竟然還包括了賣貓糧的,賣新聞報紙的,賣火柴的,賣肥皂團的,還有洗衣店,寵物美容店,修皮鞋的,化妝品店,冰鎮飲料攤子

這種極具現代感的小攤,在宋朝真的存在。

宋朝以弱宋著稱,但人民的幸福感應該是歷朝歷代中位居前列的。畢竟這種安居樂業有夜生活可以過的日子,放在疫情還沒結束的現代,也顯得格外難得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