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顶替成绩”的新闻刷屏了。看了很多朋友的评论,大多数义愤填膺。当然,有更多的小朋友还是不明白“顶替学籍”和“顶替成绩”的区别。本人刚好生在那个年代,略知一二,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顶替学籍”

先聊聊“顶替学籍”的历史背景。在90年代,中专、职高的文凭是大过高中文凭的。中专和职高毕业了是包分配工作的,还是国企,俗称“铁饭碗”。这对于当时大部分的农家子弟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既能获得城市户口,还能早日参加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如果你读了高中,非但没有工作,还得面临上大学,上大学最大问题是家里得继续供你上学。在那个年代,要供一个大学生的难度,不亚于如今让你在一线城市全款买套房。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的政策依稀记得,复读生是不能考中专和职高的,而且复读生要考高中的话要比应届生的分数线高出大约20分左右。

当年大部分农村子弟的家境不允许你长期上学,复读更是凤毛麟角。有相当一部分是没等到中考就辍学南下打工去了。人是南下打工去了,但是他的学籍档案却还留在学校。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乎,个别家长比较有远见,一定要让孩子继续读书。那么孩子第一次中考没发挥好,复读难度更大,怎么办?这个时候“顶替学籍”就登场了。至于这个顶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成绩是顶替者自己考得。只是借用了被顶替者的中考资格。

这个过程在当时来说,真的很普遍,而且难度不大。不像现在,个人信息都是联网的,要想篡改还真不容易。就这个事来说,违规吧,肯定是违规。但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要处理这些人吧,还真不好处理,也不能一刀切。毕竟成绩还是他自己考得。

什么是“顶替成绩”

顾名思义,就是你考了高分,成绩被别人拿去上学了,你自己浑然不知。就像最近沸沸扬扬的“山东农家女”被顶替的事件,这就是典型的“顶替成绩”。一个农家子弟,唯一的机会就是考大学,结果你考上了却被别人顶替了,这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举动是不是犯罪,自有主管部门审查。但是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无法原谅,赔偿再多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当事人的创伤。

那个年代,农村一家人的年收入可能只有几百元,全家省吃俭用供一个女孩子上高中,就指望她能通过上大学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然而,全家人艰辛付出的成果却被别人轻而易举地夺走。击碎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更是让一个人的梦想化为泡影。

图片来自网络

结束语

如果“顶替学籍”尚有情可原,那么“顶替成绩”就罪不可赦了,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个人信息审查愈发严格,这种顶替的事件以后会越来越少。事实上也是从2000年以后,这种顶替的事件就已经变少了。

严惩“顶替成绩”,还被顶替者一个公道,让剽窃他人成果的“小偷”付出惨痛代价。

PS:顶替学籍是顶替者有着强烈再读书学习的愿望:顶替成绩是坐享其成他人的成果,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你身边有顶替成绩或者顶替学籍的事情吗?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