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空房41年的朱安

朱安,鲁迅的原配妻子,一个在伟大人物背后,却鲜为人知的女人。

通过亲戚的介绍,朱安议婚的对象是一名前任周姓官员的长孙,这个人便是鲁迅。前官员周老爷是鲁迅祖父,当过京官,后来因为科场贿赂而入狱,家道中落,但他们在绍兴还算是体面人家。

朱安的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她,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待人有礼,恪守妇道,是个传统的姑娘。自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作为长子的鲁迅操心婚事。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张罗着给鲁迅做媳妇。

绍兴传统以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为佳,所以朱安和鲁迅算是相当匹配,此时的朱安已经算是晚婚,所以这也是最理想的安排。

25岁的鲁迅当时正在日本东京开展文学活动,忽然家里接二连三地催促他归国,有时一天来两封信,说是他母亲病了。鲁迅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不安,匆匆忙忙地赶回故乡,到家后,才发现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准备妥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

鲁迅不忍伤害母亲,他屈服了,默默地接受了命运。

直到结婚的那天,鲁迅才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

朱安经常在房间哭泣,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盼着做一个好妻子,等待鲁迅回心转意。

朱安在感情上是十分孤独的。有一次她向周老太太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先生(鲁迅)领着一个孩子来了。她说梦到这个情景时有些生气,但周老太太对朱安的生气不以为意。

此时,周老太太已经知道了儿子和许广平的事,她还是很高兴的,早就盼望有一个小孩在跟前“走来走去”。

朱安悲凉地说:“大先生一天连句话都不和她说,她又怎么会有自己的孩子呢?”

后来许广平有了身孕,朱安绝望了,她只好侍奉周老太太,给老太太养老送终了。可是她也视许广平的孩子如自己亲生孩子一般,用她的话说就是,大先生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她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自从嫁给了鲁迅后,她就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

《新民报》的记者评价朱安:“鲁迅先生原配朱夫人病逝了,她无声息地活了六十九个年头,如今又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确曾做了一件让人钦敬的事,鲁迅死后,任凭穷困怎样地逼迫她,也不忍卖掉鲁迅先生的遗物,当我们凭吊与瞻仰这时代的圣者的遗物时,谁能不感激朱老太太保留这些遗物的苦心呢?”

一生都在渴望能被鲁迅接纳,却从没有真正改变

朱安一生都在盼望能被鲁迅看见,她操持家务,照顾老太太都是一把好手,可是她最错的地方在于,她没有想过从思想上提升自己,让自己配得上鲁迅,她没有明白,作为追逐新文化的丈夫,怎么会爱上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又思想传统的女人呢?

朱安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最传统的,在她的观念里,就是一切从夫。因为她本人是束了脚的,在听说自己的丈夫喜欢大脚时,她在上花轿前,穿上了大几号的鞋子,她个子矮小又瘦弱,以至于在下花轿时,闹了个笑话,鞋子掉了下来。

一直接受新事物的鲁迅却越发厌恶与朱安谈话,家里人劝说他时,他只说:“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据鲁老太太多年后回忆,她发现“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她问儿子:“她有什么不好?”鲁迅只是摇摇头:“和她谈不来。”鲁老太太问他怎么谈不来,他的回答是:“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他举了个例子说:“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的。其实这种东西不但绍兴没有,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她怎么能吃到?这样,谈不下去了。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朱安也爆发过,只是这些吵闹压根不起作用,朱安把自己比作一只蜗牛,她说自己可以一点点慢慢往上爬,总有一天会接近先生的心吧。然而,这遥远的距离,从一开始就难以跨越,而朱安的做法令她自己越走越远,是永远也追赶不上鲁迅的了。

从后朱安的种种行为来说,朱安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跟鲁迅之间的差距的,她甚至有点奴性,希望以自己的付出来打动鲁迅。没有任何文献表明,朱安有主动提起过学习新东西,其实还是封建思想作祟,在她心里,她觉得作为妻子,只要恪守妇道就好。

没有自我,不会反抗,注定孤独

朱安的隐忍跟许广平的刚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从经历来看,两人有相似的部分,许广平从一出生就订了娃娃亲,和朱安一样,小时候就被要求束脚,但许广平却坚决地拒绝了。

然后为自己争取到读书的机会,设法解除了娃娃亲,从广州跑到天津投奔亲戚,主编周刊,参加五四运动,最后考入女师大,成为了鲁迅的学生。

从这些经历来看,许广平跟朱安有着天渊之别,她有独立女性的样子,有主见,有思想,开明又不甘于被安排,这种性格正是符合了鲁迅所欣赏的样子,也是两人能走到一起的基础。

相反,朱安渴求着鲁迅的接纳,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踏出半步去改变,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埋怨,后来就变成了麻木。其实,她压根不了解鲁迅,更不懂鲁迅生活中的意义,她被封建又传统的思想禁锢了,洗脑太深,对于一个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她不懂去争取,在庸俗下没有了自我。造成她孤独一辈子的苦果,也有她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

在封建思想下,如果朱安嫁给了一个普通人,那么,她的一辈子定能安稳地渡过,可是,她偏偏遇到了鲁迅,一个与旧思想对抗的人。想想,朱安也是一个可怜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