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兩週歲了,最近突然出現了一些很奇怪的舉動。回家後鞋子必須要自己去放到鞋櫃上,如果我幫她去放了,就要哭着重新再去放一次。

每天到家後,我去開門她就很不開心,必須要讓她來開門纔行。

早上起牀以後,我幫助她把小衣服穿好,她又要哭一次,要脫掉重新自己穿,雖然很多次都穿得不對。

小朋友諸如此類的行爲最近變得異常多,就是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一些舉動,好像沒事找事一樣。

和周圍的媽媽們探討了一下,發現同齡的孩子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我就去翻了很多資料和育兒書,發現這種行爲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解讀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祕密》中提到過,0-4歲的孩子,在這一時期對秩序是非常敏感的,因爲他們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們認識事物、熟悉事物,產生一種安全感。一旦他們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蒙臺梭利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對夫妻帶着3歲的孩子旅遊,因爲旅館裏沒有孩子常睡的嬰兒牀,孩子就跟父母睡在大牀上,沒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竟然讓孩子大哭不止,甚至出現了抽搐現象。蒙臺梭利問了情況後,將兩個成人的枕頭擺放成一個小牀的樣子,在兩個枕頭中間留出一個空隙,上面鋪上一層牀單,隨後把大哭不止的孩子放在兩個枕頭中間,沒想到孩子立馬就停止了哭聲,安靜地睡着了。

所以,原因其實很簡單,孩子就是因爲失去了他熟悉的嬰兒牀纔會哭鬧不休的。

小朋友把他們出生時所在的環境固定爲自己的秩序形式,這種形式就是他們對秩序的需要和認識。一旦被打亂,孩子就會不安而導致哭鬧甚至生病。

蒙臺梭利認爲,幼兒具有內部和外部兩重秩序感。內部秩序感能讓幼兒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與它們所處的相對位置,外部秩序感則是指幼兒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與關係。

秩序感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分爲三個階段:首先是因爲秩序遭到破壞而大哭,恢復後就會安靜;其次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秩序而反抗說“不”;一種自我意識的萌芽;最後是爲了維護秩序而變得執拗,不順意就要重來一次。

1-3歲的幼兒會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慾望,比如對物品擺設位置的固執、動作發生順序的執拗、物品所有權的堅持等,如果遭到破壞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出現很激烈的反應。所以很多父母會把兩歲的孩子形容成“可怕的兩歲”,因爲他們變得難以溝通且不可理喻,其實就是執拗敏感期的關係。

這個執拗敏感期過了以後,就會進入一個追求完美的時期。不管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我要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規則。

秩序敏感期對孩子的重要性

當嬰兒出生後,在他的周圍就有一個相對於子宮來說更加大的空間。由於對周圍的環境充滿未知,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對環境的控制慾,這種慾望就是對秩序感的需求。只有一遍遍重複秩序才能不斷鞏固安全感。直到孩子把握了秩序的恆定性,內化了守恆概念,直到在一定範圍內秩序即使被改變也不會有影響,他纔會進一步發展。

其實我們應該都能理解這種感覺,就好像在森林裏迷路了一樣,讓人感到不安,不知道接下來會碰到什麼情況。所以孩子如果從小在沒有秩序,雜亂無章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情緒,人格發展,甚至專注力,都會受到影響。

我們現在會看到很多兩三歲的孩子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也沒辦法持續完成一項小任務,看到好玩的東西,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就衝過去,玩了沒幾分鐘,又失去興趣開始玩下一個。這樣的孩子通常都是因爲秩序感被破壞了。

秩序感還是道德意識的起源之一。當你的孩子如果因爲沒有把鞋子放好而感到焦躁,因爲蛋撻被掰成兩半而大哭不止時,父母應該覺得慶幸。那是因爲他認爲“整齊,完整”是“對的事情”,凌亂,兩半是“錯的事情”,當事物在他們心裏有了對錯之分,行爲自然就開始有了好壞之分。孩子的自律感也是這麼開啓的。因此,我們才說,秩序敏感期對孩子道德意識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秩序是一種需要,也是影響一個人終生的一種習慣和品質。孩子一旦順利度過了這個敏感期,就會擁有這種美好的品質,會體現在孩子求學的階段,比如說書包和學習用品他們會收拾得很整齊,不會找不到東西或者漏掉作業。工作以後,他們會分清楚主次,會抓工作重點等等。

如何幫孩子建立秩序感

既然直到了秩序感的重要性,作爲父母,我們一定會想要幫助孩子去建立這份秩序感,那麼除了需要足夠的愛心和耐心以外,我們還應該怎麼做呢?

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的“執拗”

首先作爲父母,我們得直到,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所以當孩子因爲感到秩序被破壞而大哭大鬧時,父母不能大聲批評,也不要嫌孩子麻煩,而應該給予尊重和理解,傾聽孩子的需求,並及時做出積極的回應。

如果孩子產生的是合理的,非原則性的需求,應該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如果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不必勉強,順其自然就好。對於原則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夠答應孩子,就需要靈活變通,通過講道理,擁抱,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平息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要用野蠻的方式來“鎮壓”。

給孩子提供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爲,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就不能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孩子的智能也無從建構。

所以在家裏的時候,用完的東西最好擺放有序,及時歸位。孩子的東西,父母更不要隨意改變位置。儘量不要對孩子的居住環境做出很大的改變,即便是在旅遊期間,也儘量給孩子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爲孩子做出的不適或應激反應做好準備。

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去收拾他們自己的東西,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好習慣,也能使他們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爸爸媽媽們,你們學到了嗎?

90後留學海歸,對外漢語老師&英語老師,喜歡讀書,寫作,繪畫,一個人獨立帶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經得起各種折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花醬的成長日記,一起探討育兒世界裏的小樂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