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被稱作“東方好萊塢”,在國際影壇廣受讚譽。

然而九十年代末,港片市場快速衰退,曾經的“東方好萊塢”也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繁華與榮耀。

隨着港片市場的衰退,港片製作人們爲了謀求生計、吸引觀衆,將“場面暴力”、“故事獵奇”作爲了創作的主要方向。而“恐怖題材”的電影作品,也成爲了此時港片創作者們的首選。

90年代末,大量的“恐怖題材”作品,出現在了港片銀幕之上,《陰陽路》系列、《山村老屍》、《恐怖雞》都是此時的代表性作品。2002年,彭順、彭發兩兄弟拍攝的《見鬼》,在海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被好萊塢買走了翻拍版權。

《見鬼》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港片製作人,將目光聚焦在了“恐怖題材”的創作之上。《見鬼》之後,張國榮拍攝了《異度空間》,黎明、梁家輝合作了《三更》,徐克也在2003年拿出了《殭屍大時代》。

“恐怖、鬼怪”類型電影作品的拍攝,一直是港片製作人們的強項。畢竟,80年代中後期的“殭屍港片”,憑藉濃郁的東方特色,在亞太地區風靡一時。

然而有趣的是,2002年之後,“恐怖題材電影作品”在香港影壇引發創作熱潮,但卻極少有創作者願意對“殭屍片”進行新的嘗試。此時較爲知名的“殭屍片作品”,也僅《殭屍大時代》這一部而已。

2013年,新人導演麥浚龍對“殭屍片”的題材發起了挑戰,與錢小豪合作了《殭屍》。這部《殭屍》製作精良,影片在緬懷“80年代茅山殭屍片”的同時,還通過隱喻的故事內容,對電影之外的生活,進行了剖析。

憑藉過硬的質量,《殭屍》在金像獎、金馬獎上備受矚目。2008年的《葉問》,因爲過硬的製作水準,重振了“功夫片”的招牌。而這部品質過硬的《殭屍》,卻因爲尷尬的處境,未能掀起新的“殭屍片”浪潮。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殭屍》,說一說這個隱喻濃重的故事,同時看一看爲何它沒能掀起新的“殭屍片浪潮”。

01·構思精巧的故事

這部《殭屍》的故事,保留了“林正英殭屍片”的鮮明特點,那就是“捉鬼”與“捉殭屍”同時進行的雙線結構。

過氣演員“小豪”,搬入了一座破舊的出租屋,並決定在出租屋內“上吊自殺”。結果屋內“鬧鬼”,幸得樓下小喫店老闆“友叔”相救,小豪化險爲夷。

事後,小豪得知,友叔家四代都是道士,自幼也習練了不少道法,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道士這一行也沒落了。爲了生存,友叔只好改行賣糯米飯。

在出租屋附近生活的道士,不只友叔一個,還有樓下紙紮店的老闆“九叔”。

“梅姨”與“冬叔”老兩口無兒無女、相濡以沫。冬叔因爲意外墜樓身亡,不忍老伴兒離開自己的梅姨,希望九叔施展法術,讓冬叔重生。

九叔得了肺癌,正想嘗試“借陰轉陽”的續命之術,爲自己延長壽命。面對梅姨的請求,九叔決定先在冬叔身上做實驗。

九叔將冬叔煉製成“殭屍”,之後又去小豪的屋內抓住了“雙生惡鬼”,本來一切都準備妥當,但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了九叔的計劃。

隨着計劃被打亂,冬叔變成了失控的“殭屍”,而“雙生惡鬼”也逃出封印。九叔因爲法力不足,被“殭屍”幹掉。爲了平息風波,小豪與友叔一起,同“殭屍”、“惡鬼”展開大戰。

《殭屍》的前半段,都是標準的“茅山殭屍片”模式,但在故事的最後,麥浚龍導演卻選擇了不落窠臼,讓故事從奇幻變爲了現實。

電影的鏡頭一轉,九叔、友叔不再是什麼道士,冬叔也不再是什麼“殭屍”。小豪的出租屋內根本沒有“鬧鬼”,而決定“上吊自殺”的他,也真的“上吊自殺”了。

《殭屍》的結構設計十分討巧,電影的一開始,旁白聲中說到:很多人都說電影的劇情很荒謬。原來,人生比電影更荒謬。

隨着這句旁白的結束,導演通過兩個荒謬的故事,對這句話進行了解釋。

在一個“電影化的荒謬故事”裏:一名過氣演員不堪生活的打擊,決定“上吊自盡”。然而“女鬼”、“殭屍”的出現,讓他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新的好奇,也產生了活下去的動力。隨後還與一位道長,共同踏上了降魔伏怪之路。

在這個“電影化的荒謬故事”即將接近尾聲之際,導演筆鋒一轉,又爲觀衆呈現了一個“現實化的荒謬故事”。

在這個“現實化的荒謬故事”裏:過氣演員在“上吊”之前,沒有遇到“殭屍”,也沒有遇到“女鬼”。最終,這名過氣演員在安靜的小屋內,成功的“殺死了自己”。

電影的荒謬,在於它奇幻無比的故事;而人生的荒謬,則在於它的現實與殘酷。電影雖然荒謬,但那些奇幻詭譎的故事,總能點燃觀衆對於未知的渴望、對於生活的熱愛。

而生活的荒謬,卻總是讓人在“無奈的現實”、“殘酷的壓力”之下,逐漸失去生存的信心、自我的意志。

就像富蘭克林那句名言一樣:“有的人25歲就已經死了,直到75歲才被埋入土裏”。

面對生活的無奈,多少人選擇了“殺死自己”,成爲這荒謬生活裏的一具“殭屍”,在庸碌、無奈中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

02·對“殭屍片時代”的緬懷

這部《殭屍》,是麥浚龍導演的首部電影作品。在這部作品中,麥導除了對生活進行反思,同時也對曾經的“殭屍片時代”進行了緬懷。

在這部《殭屍》裏,幾位主演的面孔,讓不少觀衆回想起了“80年代的殭屍片熱潮”。

出演“友叔”的陳友,在80年代的“殭屍片”大銀幕上備受矚目。《殭屍先生》裏的“四目道長”,讓陳友獲得了不少影迷的喜愛。而《殭屍叔叔》裏,“這個給你、我隨便”的梗,更是成爲了無數觀衆難以抹平的笑點。

“四目道長”陳友在《殭屍》中出演了“友叔”的角色,而“千鶴道長”鍾發,則在《殭屍》裏出演了“九叔”的角色。

早年的鐘發,也是“洪家班靈幻片”銀幕中的常客。1980年的《鬼打鬼》裏,鍾發以茅山道士的形象,從幕後走向幕前。而《人嚇人》、《殭屍家族》、《僵屍翻生》、《殭屍叔叔》裏的精彩表現,也讓鍾發獲得了不少靈幻片影迷的喜愛。

在“洪家班”的“殭屍系列”第三部《靈幻先生》裏,吳耀漢的道長形象,給許多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部《殭屍》中,吳耀漢雖然沒有以道長的形象出現,但卻出演了片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殭屍”冬叔。

不光是鍾發、陳友、吳耀漢,《殭屍先生》、《殭屍家族》、《靈幻先生》中表現出色的樓南光,也在這部《殭屍》裏出演了“小喫店老闆”的角色。

當然,除了吳耀漢、樓南光、陳友、鍾發四人,《殭屍》帶給資深影迷們最大的驚喜,還是擔綱主演的錢小豪。

錢小豪,這個因爲“殭屍片”走上事業高峯的實力派打星,在許多資深港片迷的腦海中,都留下了深刻烙印。

然而,隨着“殭屍片”的衰落,這位演技、動作並存的實力派,也快速消失在了港片大銀幕之上。

在《殭屍》的創作過程中,麥浚龍導演將錢小豪的不少經歷,帶入到了電影劇本之中。而在該片中的錢小豪,也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本色出演。

除了邀請到這些“殭屍片”老面孔,在這部《殭屍》的鏡頭之中,麥浚龍導演還對林正英、許冠英兩位已經去世的“殭屍片泰斗”進行了隔空致敬。

而片中男主角“滿身符咒”大戰“殭屍”的場景,更是對“殭屍港片”的開山經典《殭屍先生》,進行了致敬、模仿。

03·未能掀起新的“殭屍片浪潮”

90年代末,隨着香港電影的衰落,“功夫片”和“殭屍片”一起消失在了華語大銀幕之上。

2008年,葉偉信、甄子丹合作的《葉問》,憑藉票房、獎壇的雙項走紅,再度擦亮了“功夫片”的招牌。

2013年的這部《殭屍》,本該像《葉問》一樣,重振“殭屍片”的名號。但是因爲票房、獎壇的雙重尷尬處境,《殭屍》錯過了一次掀起“殭屍片時代浪潮”的機會。

爲了通過“獵奇元素”吸引觀衆,《殭屍》中運用了大量的“暴力、血腥”鏡頭。這些鏡頭的出現,也導致了《殭屍》無法走入內地院線銀幕。

失去了內地的電影市場,《殭屍》想要像《葉問》那樣,在票房市場之上產生巨大影響力,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在獎壇之上,《殭屍》雖然質量過硬,但遇到的對手卻一個比一個兇悍。

2013年,低落的“香港電影”似乎迎來了一個爆發期。這一年,王家衛拿出了《一代宗師》、陳木勝拍攝了《掃毒》、林超賢推出了《激戰》、杜琪峯打造了《盲探》、周星馳上映了《西遊·降魔篇》。

當年的《葉問》,在金像獎上遭遇了《赤壁》、《畫皮》、《長江7號》,最終脫穎而出,拿下了“最佳電影”的榮譽。

而《殭屍》卻在金像獎上,被《一代宗師》、《掃毒》、《激戰》等作品前後夾擊,最終只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女配”兩個獎盃。

在這些勁敵的壓力之下,《殭屍》沒能重振“殭屍片”的招牌,也沒能掀起新的“殭屍片浪潮”。

製作水準過硬,卻在票房、獎壇之上面臨雙重窘況,《殭屍》遭遇如此處境,只能嘆息生不逢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