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平均每小时就有约3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而当下生物灭绝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物种的恢复速度。所以,保护野生物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自然界中的动物之所以会被划入濒危动物中,就足以证明这种动物的稀有性了,因为濒危动物的划分无论是从国家的划分标准还是世界的划分标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数量稀少,有灭绝的危险,而濒危再向上一个级别就是“野外灭绝”了,比如华南虎。那么,有没有濒危动物在数量极少的情况下,被人类挽救回来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在“灭绝线”上被拉回来的动物。

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级动物,它之所以会成为“国宝”,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它是我国独有的物种且分布非常的局限(仅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第二,大熊猫的稀有性,大熊猫是熊科大熊猫亚科下仅存的物种,也就是说如果大熊猫灭绝,那么大熊猫亚科就全部消失了,足见其稀有性。第三是颜值,大熊猫是萌物的代名词,黑白相间的毛发,加上总是安安静静地吃着竹子,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正是分布的局限,让野生大熊猫不可避免的存在近亲繁殖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人类的栖息地扩张也将野生大熊猫的栖息范围进步缩小,最后就是大熊猫的食物单一化,极容易因为竹子的变化而受影响。最终导致了大熊猫成为了濒危动物。

从20世纪的7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全国大熊猫的调查,而第一次公布的大熊猫的数量为1050头,到了1980年,第二次调查时,大熊猫的数量为1150头。从1988年,大熊猫被正式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项目后,对大熊猫的针对性保护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截止到目前,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已经于2014年结束,2015年2月对外公布数据,从公布的数据看,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大熊猫的数量正在稳步上升,因此在2016年,大熊猫的保护级别由濒危调整为易危。

亚洲狮

在现如今,提起狮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洲狮,甚至有些小伙伴并不知道亚洲有野生狮子。其实,早在20世纪以前,亚洲狮曾经遍布西南亚地区。但是,在人类的捕杀以及扩张下,在整个19世纪中,亚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到了1907年,世界范围内的亚洲狮仅剩下了13头。为了保护这濒危的物种,印度将这13头亚洲狮全部放入了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保护了起来,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人们终于将亚洲狮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

2020年的亚洲狮普查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从最近一次(2018年)亚洲狮的普查看,亚洲狮的数量已经突破了700大关。虽然从13-700,亚洲狮的数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近亲繁殖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在2018-2019年一年内就有244头亚洲狮死亡的主要原因。

华南虎

华南虎是现存6个虎种中唯一一种是我国独有的,因此它又有中国虎之称,同时它又是现存所有虎种中最濒危的一种。华南虎的命运与亚洲狮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在20世纪以前数量极多的存在。华南虎曾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山林之地,但是在人类的扩张和数次的“打虎热”下,野生华南虎的数量逐年递减,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市场上流通的虎皮大都是华南虎。正是在如此疯狂的捕猎下,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即便在极大利益的驱使下,全国也仅收到了一张虎皮。到了80年代,全国几乎已经看不到野生华南虎的踪迹、最后一次野生华南虎的调查是1990年-1992年,但是在这两年时间内,调查人员都没有发现一头华南虎。于是,在1994年,华南虎被认为“野外灭绝”。

好在从20世纪的60年代开始,一些华南虎被捕获到了动物园,这才让华南虎这个物种免于灭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存华南虎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10头左右。虽然华南虎的野化训练至今没有成功,但是好在保住了这个珍稀的物种。

朱鹮

朱鹮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物种,因为根据调查显示,从1964年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野生的朱鹮,而当一个物种的数量稀少到调查都很难发现的话,这个物种大概率就是“灭绝”物种了。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对朱鹮的调查,终于在1981年的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之后,为了恢复朱鹮原有的种群,我国先后建立了13个朱鹮保护区。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现存的野生朱鹮数量达到了1500多只。

总结

以上就是几种在灭绝边缘被人拉回来的濒危动物了,虽然这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但是,究其原因,这些动物的濒危与人类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一旦一种动物进入极度濒危状态下时,再去人为的保护是有诸多的弊端的,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数量稀少造成的近亲繁殖。而且一旦一个物种“野外灭绝”,再想恢复它们的野生种群,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因此,我们不要等着动物的数量到了需要保护的时候再保护,到时候可能就为时已晚,北部白犀牛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