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各类晚会舞台上的小品演员,众位不难发现在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专业相声演员出身,例如:巩汉林、黄宏、金珠、刘亚津、韩兰成、常远等等不胜枚举。而他们改行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是个人特点更适合小品的表演形式;也有自认为说相声天资不够,不想辱没了相声的。

总而言之,改行为的是个人艺术上能有更高的成就。可明明能靠说相声扬名立万却偏要一头扎进小品演员的行列,这就多少有点让人费解了。更费解的是,当年虽说他进了小品的圈子也如愿登上了央视春晚,但转型成小品演员后反倒默默无闻,始终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位“入错行”的演员正是曾任黑龙江省曲艺团副团长的刘流。1963年生人的刘流在相声门里算是不折不扣的“大辈儿”,他的授业恩师是北京相声名家赵春田先生。或许有些观众对赵春田不太熟悉,但提起他师父和父亲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赵先生师从侯一尘,父亲赵霭如是京派相声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字辈的刘流其实并不是头顶着“大辈儿”光环,能耐上一门没有的相声演员。恰恰相反,他早年间说相声的水平相当高。如果有人觉得刘流演小品没有特点的话,只能说他把自己最擅长的相声巧妙的隐藏了。

现如今,再提起刘流也许会想起他是春晚上给赵本山陪衬的绿叶,也可能想到《乡村爱情》里的刘大脑袋,但却很少有人还记得他曾经是个专业相声演员。刘流当年和冯永志搭档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两位上演过一批带有时代特点的新相声,比如耳熟能详有的《管子斗富》《影子》《气迷心》《胖模特》等等。这些创编相声不仅具有一定的表演难度,且段子题材立意蕴含深刻的现实意义。他所讽刺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种社会现象。

举个例子,《管子斗富》是他和冯永志搭伙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听过这段的观众都知道,段子讽刺的是当时社会上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肆意挥霍目空一切的炫富心态。底包袱又有暖心传递正能量的积极意义。在短短十三分钟的作品里,有歌柳、有倒口、有绕口令......而这些技巧又恰恰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服务的。从歌柳歪唱《木鱼石的传说》中表现“我”的财大气粗,通过倒口刻画出“南方老客”的外强中干巧言善变,用管子、毯子的绕口令来展现“千百万”的正确价值观。纵观整个段子、有情节、有人物、有包袱、有意义。与之题材类似的新相声还有杨议、杨进明的《歌厅轶事》。

1988年,在大连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邀请赛。当年崔金泉凭借《笑星传奇》摘得逗哏一等奖的桂冠、马志明的《纠纷》获得了逗哏三等奖。而当时只有26岁的刘流也参加了这场相声盛会,在这样一场高人云集的比赛中,他和冯永志以一段创编相声《影子》最终荣获优秀表演奖。可能有人觉得优秀奖没什么含金量,但要知道在首届大赛中,强强联手的马谢档上演的《五味俱全》也仅仅获得了一个优秀表演奖。

在众多改行演小品的相声演员里,刘流和范伟属于典型“有买卖”那一类,是说相声的好材料。和范伟相比,刘流的相声作品在数量上要更胜一筹。也有人觉得他在表演创编相声时,其风格与哈尔滨老乡师胜杰颇为相似。其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两位文字辈的相声艺人都来自东北的黑土地,在表演中都善于塑造差异化的人物形象,抖包袱的手法都带有鲜明的东北相声特点。但不同的是,师先生的表演更清新隽永,台风潇洒大气,突出一个“帅”字。而刘流则善于表现东北相声演员热情豪迈的性格,粗中有细,使新活突出一个“卖”字。

虽然刘流告别相声演员的身份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好的作品始终是经得起推敲的。反观极少数体制内演员,说了大半辈子相声,却落个“相空两不打”,是不是应该为此反思一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