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到警营,虽然环境变了,但初心和使命不变。10年特警生涯中,他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在历次任务中,他主动承担“排头兵”的角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就是示范区公安局特警支队骑警大队队长孟利军。

孟利军和战友们一起巡逻

忠诚担当,英勇无畏

6月22日,在特警支队训练场,全副武装的孟利军正全神贯注地跟战友们做每天例行的训练科目。今年43岁的孟利军,2010年脱下穿了10年的军装进入示范区公安局,一干就是10年。

作为特警支队的一名大队长,孟利军有极强的工作责任感,勤于调查研究,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解决难题。他从事公安特警工作以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善于做民警工作,主动与民警打成一片,积极与民警谈心,了解民警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极大地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在历次任务中,孟利军主动承担抓捕处置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警往往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为此,孟利军在队里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遇到艰难险阻,队长先上!

“我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你们做好!”这是孟利军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他而言,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选择。

战友们都知道,孟利军在工作中很拼,每当处置急难险重的警情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头。采访中,孟利军告诉记者,自他成为警察的那一天起,就深深懂得,他站在了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的连接点上,承载着人民警察的责任和义务,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从警路上,没有朝九晚五的作息,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孟利军说,他愿意守护一方的平安和人民的幸福。“这是我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值得。”

倾情铸剑,百炼成钢

特警处理突发事件是家常事,要求个人战术意识高、技能强。他入警后,珍惜每次训练机会,以超出常人的训练强度,苦练业务技能。由于他表现突出,2019年5月被任命组建济源铁骑大队。

如何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铁骑队伍”成了摆在孟利军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挑战,他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头,在50多天的训练任务中,他每天吃住在单位,一个人担任多个角色,在做好科目训练的同时,还负责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使骑警大队早日投入工作,打造“济源铁骑”名片。

骑警大队正式成立时,恰逢“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安保维稳工作开展时期。为确保安保维稳工作万无一失,在各项勤务中,孟利军认真学习各类应急预案,一丝不苟地抓好落实,亲自率领骑警大队队员每天在城区道路进行巡逻执勤。在各类重大任务中他主动请战,积极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用工作实绩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

“在街头巡逻,我们一旦遇到可疑人员就会进行排查,维护治安。也经常会遇到老弱病残的人求助,我们会施以援手,送他们安全回家。”孟利军说,军营教会他严守纪律,忠诚卫国;警营教会他忠实履责,为民服务。从军人到特警队员,改变的是身份和环境,不变的是忠诚和责任。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孟利军的带领下,骑警大队成立一年来出警3150余次,救助群众1490余次,执行安保任务420余次,查处违法行为12380起,处置突发事件170余起,已经成为特警支队在处置突发事件的一支主要增援力量,向济源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舍弃小家,真情不悔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和亲人待在家里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而对于孟利军来说,陪伴家人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每到过年亲朋好友都要团聚在一起,但从警以来,他很少准时回到家中团聚。对于他而言,执勤的工作餐成为了雷打不动的年夜饭。他成了家里“最常缺席”的那个人。

铁警亦有柔情。对工作,孟利军无愧;对事业,孟利军无悔;唯独对亲人,他亏欠的太多太多。2年前答应陪女儿去游乐场这样简单的承诺,他至今都没能兑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当面临家庭和工作的抉择时,无法尽到做儿子和父亲的责任,我困惑过,但想到我身后守护的是万家安全,也就释然了。对我来说,党员的责任就是对岗位的坚守,是与警徽日复一日的相伴,是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坚持和奉献。”孟利军说。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孟利军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就应当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特警岗位上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