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最近看了一些演員陶虹的育兒小故事,發現她真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

陶虹有個十多歲的女兒,叫徐小寶,有一次小寶寫作業,1個小時只寫了3個字,氣得她和徐崢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應該很能理解這種感覺吧。

不過陶虹沒有選擇生氣,她慢慢的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她說:“我發現父母在生氣的時候是沒有智慧的,在憤怒的時候對孩子進行過分的謾罵和指責,反而會使雙方的關係變壞。”

說實話,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陶虹真的能夠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這就不簡單了。

作爲人,我們有情緒這太正常了,而管理情緒這件事,和我們身體的本能相悖,就不太容易做到了。

人都有情緒自由,開心了可以表達,不開心了也可以表達,這沒有什麼不對的。

但是從另一面來說,我們身邊不止有自己,我們需要考慮到自己情緒對別人的影響,尤其當你爲人父母的時候,面對的是你最爲珍視的一個人,我們就不得不學習情緒管理了。

陶虹的情緒管理以及育兒智慧,也是一點一點鍛煉出來。

有一次,陶虹臨出門,女兒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

陶虹本能的對孩子發火:“你怎麼回事兒啊!”

話一出口,她看到了女兒的表情,一副恐懼中帶着不知所措的樣子。

陶虹立刻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後來女兒又一次打翻牛奶的時候,陶虹糾正了自己的本能,她跑過去抱住女兒,對女兒說:“害怕了吧?沒事沒事。”

孩子一下就哭了,恐懼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然後主動向媽媽承認自己的錯誤。

兩次打翻牛奶,父母的不同反應,在孩子這裏得到的反應也完全不同。

教育本來就是一個孩子和大人互動的過程,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當父母可以健康的管理情緒,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情緒健康。

其次,即使不是爲了孩子,能夠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件事也挺爽的。

徐崢講過他和陶虹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他和陶虹吵架了,吵完了就不說話了。

然後過了十分鐘,陶虹又開開心心的跟他講一件事情。

徐崢就很納悶,他問陶虹:“誒,我都還沒有來哄你,你怎麼自己就好了?”

陶虹說:“我爲什麼需要你來哄我?開不開心是我自己的事,難道我不能決定自己開不開心嗎?我不需要你來哄我。”

仔細想想,這話太有道理了。

我們總是因爲很多事情心情不好,因爲一個人心情不好,而且放任這件事和這個人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一直持續。

這就是不能做自己情緒主人的表現,不僅是被自己的情緒支配,還被別人的行爲支配,這樣的人生太被動了。

很多寶媽在和另一半相處的時候,也很在意對方是不是願意“哄”自己,願意哄,說明對方看到知道他做錯了,說明對方愛自己,這樣的邏輯看起來沒問題,但和陶虹的想法一對比,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也越發能理解陶虹的人生智慧,果然是國際大獎拿過無數的人。

很多人替她不怎麼拍戲感到可惜的時候,她說:“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是在爲家庭犧牲,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和孩子在一起,看着她長大。”

看,一個自主而清醒的人,活的多麼自如。

而在做媽媽這件上,陶虹也憑着自己敏感的觀察力,去觀察孩子的真實需求,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就像前面說過的那個打翻牛奶的例子,陶虹在講的時候,模仿了一下孩子害怕的表情,把一個孩子做錯事情害怕媽媽卻又十分弱小的樣子還原的入木三分。

這不僅是因爲她是一個好演員,還因爲她隨時隨地觀察孩子理解孩子的習慣。

這不正是做父母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嗎?

陶虹還在節目中講過自己的一個觀察。

孩子小的時候,她給孩子買了積木玩具,後來她發現,她不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孩子就會去摸那個積木,但是隻要她一出現,孩子就轉身走開。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一些行爲是沒有邏輯的,總是想起來什麼就做什麼,但是陶虹就並沒有放過孩子的每一個行動軌跡,並且把它們總結成規律,最後發現問題:因爲大人玩兒的太好了,孩子就不願意玩兒了。

這其實就是父母的一個自我糾正的過程。

就像請《請回答1988》中德善爸爸說的那樣,爸爸媽媽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媽媽,也要學着不斷成長,學會如何當好爸爸媽媽。

育兒過程中,沒有經驗不可怕,犯錯也不可怕,學會認真觀察,吸取經驗,深刻的思考,不去犯相同的錯誤,就會成長的很快。

之前徐崢在飛機上偶遇王俊凱,他幫女兒要了王俊凱演唱會的門票,這樣幫女兒“追星”的的爸爸,讓很多網友羨慕不已。試想,讓孩子擁有一個人人羨慕的“神仙老爸”、“神仙老媽”,這應該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