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尹太白

責編 | 馮羽

往年的6、7月份,去北京喫小龍蝦通常是一件很挑戰耐心的事。

盛夏的傍晚,悶熱且煩躁,偶有晚風吹過,風量小氣到根本吹不幹掛在臉上的汗珠,喊叫聲、音樂聲和嬉笑打罵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到處都充斥着麻辣味、油煙味和汗味。爲了滿足味蕾,食客們心甘情願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排隊等上一兩個小時。

門口排起長隊的,往往是小龍蝦店,儘管在這條1400米長的美食街上,有超過90家小龍蝦店,但面對全國各地洶湧而來的食客,卻依然顯得供不應求。

一個有效解決供不應求的辦法就是增加營業時間,很多小龍蝦店甚至到了凌晨一兩點仍人聲鼎沸。

正是這些饞嘴的食客們供養了小龍蝦背後龐大的養殖鏈,而一位精明的食家僅從小龍蝦店鋪的熱鬧程度,就可以迅速判斷出今年小龍蝦的行情究竟如何。

1、遭蝦農棄養的小龍蝦

凌晨兩點,的食客們還在嗦汁剝蝦,而遠在1200公里外的小龍蝦養殖者陳俊林(化名)已經起牀幹活兒了,他穿上厚厚的防水衣、褲和鞋,套上頭戴燈,全副武裝走出家門。

這裏是號稱“中國小龍蝦之鄉”的湖北省潛江市,2019年,潛江市共產出了10.7萬噸小龍蝦,佔整個湖北小龍蝦產量的九分之一,是很多小龍蝦產業下游從業者必爭的蝦源地。

這個時間點起牀的,並非只有陳俊林一家,村裏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從事小龍蝦養殖或者相關工作,在收蝦的這幾個月裏,大家的起牀時間不得不提前了4個小時。

微涼的夜風掠過一片片看不清顏色的稻田,沙沙作響。皎潔的月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近處的蛙聲和遠處的犬吠聲交織在一起,頭戴燈向夜空射出長長的光束,像是一副神仙遺落在人間的畫卷。

但陳俊林通常沒有什麼心情感受這種美好,收蝦的工作是繁重且消耗力氣的。

撐船、拉籠、收蝦及分揀,連續幹上三四個小時,到早上五點鐘時,陳俊林一般能收100多斤小龍蝦。天剛矇矇亮,他就開着電動三輪車把蝦拉到固定的交易地點,賣給前來收購小龍蝦的蝦販。

整個白天,陳俊林相對清閒,到了下午5點,他就要去投餵飼料,把捕撈小龍蝦的籠子放下去,爲後半夜的工作做準備。

“養殖小龍蝦是一個季節性工作,忙活大半年之後,每年11月到來年2月基本上就不用管了。”陳俊林所說的“基本不用管”,意思是不用後半夜起牀收蝦了。

事實上,他要管的事情依舊不少,每年冬季,是小龍蝦抱卵(即“孵卵”)的關鍵時節,這是他最頭疼和憂心的一段時間,他每天一遍遍地巡視,生怕抱卵狀況不理想,影響來年的收成,“主要是水質不好把握,純靠肉眼去判斷,而且受天氣影響很大。”

用“靠天喫飯”來形容小龍蝦養殖者的生存狀況毫不誇張。5月和6月,是小龍蝦養殖者們最難過的兩個月,炎熱的天氣加上連續多日的雷雨天,讓這段時間成了小龍蝦死亡的高峯期。

“熱了不行,冷了也不行,小龍蝦的生長速度受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偏低,小龍蝦的生長速度緩慢,出籠時間也會滯後。”陳俊林說道。

去年此時,他至少已經賣出去三萬斤小龍蝦,但截至5月下旬,陳俊林賣出的小龍蝦還不足萬斤,收入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

作爲小龍蝦產業鏈的最上游,小龍蝦的產出時間和產出情況直接決定了產業鏈中下游的興衰。“今年因爲天氣原因,小龍蝦的旺季可能會延後一個月,但沒想到疫情來襲,出現了供大於求的情況,價格由供需決定,蝦價隨之腰斬,可以說整個行業都不容樂觀,處於下游的市場也會迎來洗牌。”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和中下游從業者的視角不同,陳俊林等上游養殖者的想法更爲直接一些,“今年賣蝦倒虧本,很多養殖者都棄養了。”5月以來,2-4錢的小龍蝦,每斤收購價只有5-6元,甚至連養殖成本都無法覆蓋。

今年5月,陳俊林決定及時止損,以後不再養殖小龍蝦了,現有的能賣多少算多少,“誰會賠本去養蝦呢?”

2、叫苦不迭的蝦販

蝦價暴跌之後,養殖者連年高漲的熱情開始消退,處於產業鏈中游的蝦販郭俊偉(化名)也叫苦不迭,“今年小龍蝦的死亡率比較高,以往還能靠走量實現盈利,但是今年不行了。”他說道。

一般情況下,小龍蝦的流通需要經過三次轉手:蝦販到交易地點收蝦、集散市場進行分揀,最後發貨至全國各地。

郭俊偉的檔口位於潛江蝦谷,從各鄉鎮或者外地收購的成千上萬斤小龍蝦被運送到這裏挑選、分揀和打包,因爲靠近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武漢,的物流運輸能夠輻射大半個中國。

當地發貨大多走的是普通貨運車,而貨車全程溫度要控制在20度以下,並且每行駛兩三小時,就要停下來把車門打開,讓小龍蝦透透氣,噴水降溫。

小龍蝦在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往往和溫度密切相關,天氣涼爽時約爲5%,天熱時則會飆升至10%。如果死亡率過高,作爲發貨的一方就得補上相應的差價或者貨量。“如果死亡率過高,加上利潤太低,蝦販基本沒法活了。”

在小龍蝦產業鏈中,蝦販往往扮演着批發商和物流商的雙重角色,這一環節本質上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和海量下游資源從中賺取差價。從養殖者手中收購低價且優質的小龍蝦,然後再賣到下游的零售商或者餐飲單位手中,是其賺錢的主要方式。

但隨着信息的逐漸透明化,養殖者對於小龍蝦的市場行情和價格基本上了然於胸,而蝦販想要趁機壓價收購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因此走量就成了蝦販賺錢的唯一方式。

不過,這條唯一的道路也變得愈發艱難,處於下游的“墮落蝦”、“信良記”等不少小龍蝦品牌爲了實現無損運輸,紛紛在小龍蝦產地附近建設加工廠和養殖基地,這意味着從捕撈到進廠加工、再到運輸,幾乎直接砍掉了“蝦販”這一中間環節。

通過“秒凍鎖鮮”技術對烹飪好的小龍蝦進行加工,不僅延長了保質期,還從根本上解決了溫度等運輸條件對小龍蝦的不利影響。

“小龍蝦產業雖然規模龐大,但產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使得產業鏈較分散且冗餘,隨着上游和中游的逐漸融合,意味着整條產業鏈將會更加規範和完善,而淡旺季、損耗和人工成本等問題,都可以通過這種成品調味蝦來解決。”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3、搭上電商和直播的順風車

在小龍蝦產業鏈的下游,主要有四類銷售終端:夜宵品牌和燒烤大排檔、依附在商圈或居民區附近的小型海鮮餐廳、主打小龍蝦的品牌餐飲企業,還有以盒馬鮮生和每日優鮮爲代表的電商平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電商 小龍蝦”模式,在小龍蝦行業遭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同時,電商平臺卻推動了新一輪洗牌。

往年,小龍蝦的主場是前三者,銷量佔到80%,而今年卻恰恰相反,小龍蝦線上銷量激增至80%。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外乎兩點原因,一是疫情倒逼了線上銷售的暴增,用戶需求成功轉移;二是直播帶貨的興起,諸多小龍蝦品牌紛紛加入直播戰場,這成爲了疫情後品牌實現增長的重要途徑。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到4110億元。隨着小龍蝦在全國範圍內的持續火爆,線下貨運、客運物流等小龍蝦銷售流通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數據還顯示,小龍蝦線上銷售額每年保持30%-40%的增長率,這讓一衆生鮮電商平臺看到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並且提早實現了佈局。

2017年,每日優鮮開始試水“電商 小龍蝦”模式,最初,每日優鮮是通過和經銷商合作的方式,一年後,又打造了自營小龍蝦品牌,具體方式是每日優鮮負責提供味道、品質及口感等相關解決方案,由小龍蝦產地附近的加工廠進行定製化生產。

除了與加工廠合作外,每日優鮮還與小龍蝦養殖者建立了直採基地,通過其全國20個城市的1500個前置倉,可以爲用戶提供1小時送貨上門的配送服務。

事實上,除了每日優鮮這類生鮮電商平臺,蘇寧、天貓和京東等巨頭也圍繞小龍蝦線上銷售進行了佈局。

2019年,蘇寧易購在小龍蝦發佈會上稱,爲了讓用戶買到最新鮮的小龍蝦,蘇寧位於荊州的養殖基地將專爲用戶提供優質小龍蝦,憑藉分佈於全國各地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46個冷鏈倉和航空運輸,可實現線上下單最快半天到達,線下下單最快半小時到達,其宣稱,價格也比市面上普遍低25%-40%。

值得一提的還有京東,爲了搶奪小龍蝦市場,京東引入了不少小龍蝦頭部企業。數據顯示,6月1日大促伊始,京東生鮮1小時內就賣出30萬隻小龍蝦。生鮮品類日全天,這一數據攀升至300萬隻,小龍蝦依次排開可以鋪滿整整40個籃球場。

小龍蝦不只是搭上了電商平臺的順風車,直播帶貨也讓小龍蝦銷量提升不少。

4月1日,在羅永浩的直播首秀上一共售出了近50萬盒,相當於賣出250噸的小龍蝦;4月6日,主持人朱廣權搭配李佳琦現身直播間,1.25萬份小龍蝦上架後“秒沒”;4月21日,盒馬總裁侯毅做客薇婭直播間,600萬隻湖北小龍蝦全部售空。

“隨着越來越多電商巨頭的入局,以及直播帶貨的助力,小龍蝦產業鏈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升級。”上述業內人士說道,“雖然小龍蝦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尚需時日,但長期來看,市場潛在需求仍然存在,應該對未來保持樂觀。”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