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财帝出品 作者|懂财君

资本市场的双眼,如同一面明镜,但有时也无法照射至水下的珍宝。

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与健康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化医疗科技一步步走进现实。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医疗科技市场规模将达到2026年的1980亿,是2016年的18倍,意味着34%的复合增长率。

医药科技,惹得资本市场竞相追逐。阿里健康短短半年实现超2倍涨幅,平安好医生从400亿攀升至1256亿,不到一年时间实现2倍以上涨幅。

扫描港股,有一家科技医疗潜力巨头,被投资者忽视。

众安 健康险生态已经迅猛生长为第一业务板块,过去四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8%。

在港交所,众安与平安好医生,如同科技医疗双子星闪耀。前者向左走,从互联网保险进入医疗,后者向右走,从互联网医疗进入保险。

对比美国健康险巨头——联合健康集团 (UNH.US),同样曾经从健康险跨界进入医疗科技,实现了过去10年10倍的稳健增长,如今市值超过2700亿美元。

众安的征途,刚刚起步。

双子星闪耀

纵观国内医疗科技龙头,众安在线与平安好医生值得细细对比。

颇为有趣的是,两者均于2013、2014年先后在上海创立,并在短短4年内迅猛发展,并先后于2017年、2018年登陆港股。

6年淬炼,两者都瞄准了医疗科技这个千亿蓝海市场。如今,平安好医生平台3.15亿用户, 众安平台则拥有4.86亿用户。

两者健康业务收入均在50亿左右,但其构成不同。

平安好医生2019年健康业务营业收入51亿元,其中,健康商城占比52%、在线医疗 占比占比17%、消费医疗占比22%、健康管理占比3%。

众安在线2019年健康生态收入48亿元,主要为健康险。 但随着众安进入互联网医疗、健康科技,可以预期其收入来源和单个付费用户贡献(ARPU)将大幅提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众安付费用户数远远高于平安好医生。健康业务付费用户,众安在线1670万,是平安好医生付费用户的5.6倍。

众安虽然较晚涉足互联网医疗,但疫情之下两者都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更成熟,生长路径更清晰。

而反观平安好医生,其保费业务收入贡献极少。近来, 资本市场带来猜测,该公司将注入平安医保科技资产——主营收入为健康险。它在向互联网保险业务扩张。

两者相向而行,它们在港交所如同双子星,隔空闪耀。

互联网医疗的门槛并不高。只要能够在线提供专业医生问诊以及配送药品,就能获取流量,众安已经拥有互联网医疗牌照。

而互联网健康保险的门槛则更高。健康险的背后是医疗服务的集中采购和零售,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交易。健康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商品的质量(服务)和价格(控费)。

众安健康险作为支付端,包含了所有健康服务相关价值。平安好医生相关服务能力,相当于其中一个子集。此外,作为支付端,众安在健康服务的规划、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具有更强的联动能力。

众安拥有互联网保险牌照加持,每年续保都是一个交叉销售在线问诊的时机,从这个角度讲,众安用户黏性和变现能力更强。

众安和平安好医生,无疑是国内医疗科技最强大的选手。

折叠的大健康生态

构建完整的医疗科技生态,这是众安洞察平台4亿用户需求的战略布局。

众安诞生第一天起,其创新点——扫描多行业难点痛点,提高用户的的互联网服务和体验。

2014年,众安根据网购、航旅用户痛点,创造性开发出了退货运输险、航延险。2016年,众安率先推出了尊享e生,经历15次迭代,它让中高端医疗保险走进普通千家万户。

众安旗下业务分为健康、汽车、科技输出等多个板块,经过3年多淬炼,健康生态收入比例逐年提高,成为第一大生态。根据2019年财报,该板块占比收入为32.85%。

「今年前两个月,健康险占保费总额60%左右。」根据管理层2020年3月的年度业绩会上所表述,众安凶猛进击健康领域。

过去4年,众安从健康险中获取海量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拓展进入新的蓝海市场——大健康生态。

众安从健康险切入健康生态,逐渐形成一个融合了保险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科技、生命科技的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

其一、互联网保险。

众安健康生态服务超过5000万用户,其中付费用户达到1700万,过去4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98%。

众安通过创新型产品与用户高频互动。早在2017年,众安为国内首家推出「步步保」。 步步保将健康险与可穿戴设备、运动大数据结合,让用户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主动管理健康。

其二、互联网医疗。

众安APP从健康保障变身更高频的在线医疗健康工具。

今年2月初,刚获得牌照半年的众安互联网医院第一时间推出免费在线诊疗、送药上门、心理疏导等服务。众安打通外部医疗资源,60万医生、1.5万心理医生在众安APP为用户以及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问诊、医疗、送药等服务。

此外,众安互联网医疗正连接国内的药店、体检中心、各大医疗检测机构,为用户提供诊疗、康复和基因检测等多项服务。

其三、健康科技。

早在2018年,众安开始孵化健康科技——暖哇科技。 目前,它一端对接了15家政府主导的信息平台以及超过1100家医院,另外一端为超过10家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科技服务,覆盖健康险产品、销售、风控、运营、系统、健康管理等各环节,实现服务闭环。

短短两年,暖哇科技获得红杉资本、龙湖资本等青睐,获得数亿元融资,成长为国内健康科技明星公司。

众安依托互联网医院和暖哇科技等,正逐渐打开C端、B端医疗保险、G端政府信息平台,构建了医疗科技生态。

而这些正是被投资者所忽视的部分。

众安的星辰大海

放眼未来,医疗科技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配极为不均衡,线下医疗系统效率低下。这几年,中国已经完成了移动互联网革命。 现在正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变革期,在5G浪潮之下,互联网医疗迅猛生长。

今年的疫情,不仅短期内刺激了互联网医疗,而且正在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政策的出台。

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已经从国内医疗科技丛林中杀出,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它们的成长空间无限。

目前,资本市场用传统保险市净率(P/B)估值逻辑来评估众安保险,其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如何给众安合理估值? 基于众安健康生态巨大的上升空间,参考 互联网公司市销率(P/S)更合适 。

对标平安好医生市销率为18X,众安单是健康生态2019年的保费收入为48亿元。保守假设,该部分收入2020年增长50%达到72亿元,则众安单健康生态估值就达到1296亿港元。

按照目前564亿港元的市值,众安在线估值存在114%的上涨空间。而这尚未考虑众安汽车生态、生活消费生态四大生态和科技输出业务的估值。

春江水暖鸭先知。

最近,众安健康生态强劲的表现,开始被部分专业投资者认知。 今年以来,外资行瑞穗、国内大型券商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均给予众安首次覆盖,并发布深度报告,纷纷给予「买入」评级。他们认为,众安长期布局健康生态,疫情发生后,其医疗健康在线需求不断提升,众安将会持续受益。

摩根大通上调众安评级; 而星展在报告中直接将众安的目标价上调为42.5港元。

机构投资者敏锐发现了众安被低估的价值, 众安遭遇机构资金抢筹,最近两周上涨超过35%。但众安估值依旧被低估,随着更多投资者觉醒,其市值修复指日可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合健康成长值得复盘。

过去40多年,联合健康集团 成为健康险的重要承保方后,其利用医疗服务支付方的身份优势,成为了新医疗服务网络的搭建者和主导者。而最终,成就了「健康险+医疗服务」的商业闭环。

拆解联合健康业2019年财报,两大主业健康保险、医疗健康管理营收和利润几乎平分秋色。

如今,众安正逐步打通医疗健康上下游产业链。众安不可完全复制联合健康成长之路,但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的最终耦合。

站在中国14亿人医疗健康的大格局之上,众安千亿市值只是起点,它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