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線下實體消費,投資領域同樣受到不小衝擊。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在 Rebuild 2020 大會上曾經透露公司今年上半年投資經歷了「縮水」。在目前的情況下,能夠逆勢成功融資的公司都值得仔細研究。

幾天前,圓心科技(妙手醫生)宣佈獲得 D1 輪 6 億人民幣融資,其中包括啓明創投、中信證券、紅杉資本等知名機構。成立於 2015 年的圓心科技,用 5 年時間,從處方藥爲主的圓心大藥房開始,目前已經發展出向上的互聯網醫院,以及向下的醫藥保險圓心惠保,形成了一個涵蓋醫療-藥品-保險的閉環生態,而這或許正是互聯網醫療的「下半場」。

藥品核心

創建圓心科技之前,何濤曾經成功爲華潤集團打造了互聯網藥店健一網上藥店。作爲浸淫醫藥和醫療行業多年的老兵,他在創建妙手醫生時,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藥品平臺正是投資熱潮。

但是,何濤並不想僅僅複製一個互聯網醫藥平臺。當時,恰逢國家出臺政策,提倡醫院對處方藥進行外流,促進「醫藥分離」,降低藥品在醫院收入中的佔比。此前,由於沒有處方藥,網上藥店只能出售非處方類藥物,一些患有嚴重疾病以及慢病患者依然不能在網上購藥。

在當時,互聯網醫藥要想打破限制,需要和線下藥店結合。因此,妙手醫生採用了一套非常「重」的打法,在醫院旁邊佈局院邊藥房及 DTP 藥房,成功承接了醫院「流出」的處方藥需求。目前,公司的連鎖藥房圓心大藥房已經在全國 70 個城市,建立了超過 200 家院邊藥店和藥房。同時,患者還可以在線上的妙手醫生下單購藥,並可在應用內和醫生進行復診和諮詢。

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反互聯網」思維的動作,圓心科技成爲一個處方的調配中心和處方處理中心。在這裏,妙手醫生可以向患者交付諮詢、就醫、病程管理、處方、藥品等等服務,醫生和患者之間、醫院和患者之間之間都會有更深刻的連接。

何濤將圓心科技的願景拆解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藥罕見藥找妙手;第二個階段,是用藥、買藥找妙手;第三個階段是罕見病、疑難病找妙手;第四個階段是就醫用藥找妙手。」

院邊藥房完成了圓心科技「醫藥交付平臺」的目標,在醫療端,妙手互聯網醫院是服務醫患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是醫生和醫生集團的互聯網雲端診室,爲醫生提供線上接診、患者管理、 醫生教育、電子處方及藥品等專業服務。目前,妙手互聯網醫院簽約的互聯網醫院及醫生數超過 15 萬人名,其中 66.5% 是主治及以上級別醫生。

專業醫生的簽約和進駐,構建了圓心科技的「醫療交付平臺」。

藥險生力軍

同樣以藥爲核心,圓心科技向下介入保險領域,圓心惠保的成立,完善了圓心科技「醫藥險」的生態閉環。

不管是通過實體藥店賣壽險,還是組建綜合型保險平臺,其實和很多初涉保險行業的創業者一樣,都只看到了保險最重的一塊業務,就是「賣」。其實,從線下銷售方面來看,傳統保險公司的線下團隊早已非常成熟,和初創公司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不與傳統保險公司在紅海市場競爭,圓心惠保將早期的前進方向定在了更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上。

在產品研發上,圓心惠保很好的利用了母集團妙手醫生在醫藥領域的強大優勢,經過幾個月的籌備,與太平財產保險合作推出了「藥安心-抗癌特藥保障計劃」,爲用戶提供了一份可賠付社保目錄內外抗癌特藥 20 種、最高賠付限額 100 萬的特藥產品,覆蓋多種高發惡性腫瘤。「藥安心」上線 3 天售出 307 萬份,證明了圓心惠保產品定位的精準。

賣產品給保險公司,以 2B2C 路線服務用戶,圓心惠保的發展路線既避開了「賣」保險的紅海市場,更是向健康保險後服務市場的進軍。

目前,互聯網健康險規模已達 500 到 600 億規模,既然有保險,那麼肯定就會有出險和理賠。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賣」,而非隨後而來的核準、出險以及之後的醫療服務步驟。正因如此,健康險 TPA(健康險第三方機構)隨着健康險的逐漸走高,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業內人士預測健康險 TPA 市場大約在 30 億元左右,這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更重要的是,圓心惠保憑藉母公司在醫藥和醫療方面的優勢,可以無縫切入到這個市場。妙手醫生的藥店可以提供治療的藥物,同時「院邊店」的地理優勢,保證出險的核準和檢測程序的進行更方便。

今年 7 月,圓心惠保獲得了來自紅杉中國的 5000 萬人民幣 A 輪融資。資本的青睞也證明了資本對圓心惠保方向的看好。

從最早的院邊藥店,到互聯網醫院,再到互聯網醫藥險,圓心科技或許揭示了互聯網醫療「下半場」的正確發展姿勢。

責任編輯:宋德勝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