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著名的天文学权威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一篇令人惊愕的最新研究论文,该文声称,通过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LT),天文学家们确认有一颗巨型恒星离奇的消失了。这颗巨型恒星不是银河系的成员,而是属于一个名为“金曼矮星系”(Kinman Dwarf galaxy)的成员。该矮星系位于水瓶座,距离地球7500万光年。

消失的恒星

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国际上有多个天文研究小组对这颗位于金曼矮星系的神秘巨型恒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天文学家们来说,由于这个矮星系距离太远,无论望远镜有多么先进也无法看到其中的单个恒星。虽然这样,天文学家们还是可以探测到其中一些恒星的光谱特征。目标恒星属于一类"巨型蓝色变星",这颗恒星的亮度比我们太阳的亮度高250万倍。 这种类型的恒星不稳定,其光谱和亮度偶尔会显示出戏剧性变化,观测数据也同时表明,这颗恒星正处于其演化的后期阶段。

行星状星云

正因为有这些变化,巨型蓝色变星也就会留下天文学家能够识别的特定痕迹。2019年8月,一个天文研究小组首次同时使用VLT的四台8米望远镜,组合而成的口径达到了32米,当他们将望远镜转向该目标恒星时,惊愕地发现他们找不到那颗恒星存在的迹象了。几个月后,该小组再次尝试用VLT上的x射线望远镜寻找,却仍然没有发现恒星的一点痕迹,目标恒星原先存在的所有的特征都不见了,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行星状星云

这颗恒星到底发生了什么?有部分科学家认为,由于它是一颗不稳定的巨型恒星,这可能只是表明该恒星的光度出现了变化,变得不那么明亮,甚至有可能是被矮星系中的尘埃遮盖了。但参与研究的大多数天文学家并不认同以上观点,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解释,即:这颗恒星极有可能在没有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情况下直接坍塌成了黑洞!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第一次直接发现这样一个“怪物”恒星以“跳级”的方式结束生命。

超新星遗迹

何谓“跳级”呢?我们知道,恒星的演化方式基本上已经被天文学家摸清了,不同质量的恒星一般来说都具有各自的演化规律。恒星从星际分子云中诞生,如太阳一样的小质量恒星在生命后期会演化成红巨星,然后外壳被抛出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在星云的中心留下一颗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至少达20倍太阳质量)在生命后期会演化为红超巨星,下一阶段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后的结局有两种,一种是变成中子星,另一种就是变成黑洞。

恒星级黑洞

假如真的如天文学家认为的那样,这颗消失的巨型恒星有可能直接变成了黑洞,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中间缺少了超新星爆发这一关键环节!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天体物理学理论和任何一本天文教科书支持巨型恒星在没有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情况下能直接坍塌成黑洞!如果真能这样,所有的天文学教科书就得改写了!是人类的天文望远镜还不够先进?还是天文学家对巨型恒星如何结束它们的生命了解得还不够多?又或者,是我们身处的宇宙奥妙无穷,人类永远只能探究到宇宙的一些皮毛?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相关文章